名人轶事

张栻

朝代:(宋)

  张栻(一一三三~一一八○),字敬夫(《诚斋集》卷九八《张钦夫画像赞》作钦夫),号南轩(同上书卷七三《怡斋记》作乐斋),祖籍绵竹(今属四川),寓居长沙(今属湖南)。浚子。从胡宏学,与朱熹、吕祖谦为友。以荫入仕。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浚为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辟为书写机宜文字(《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二)。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汤思退用事,主和议,随父罢。乾道初,主讲岳麓书院。五年(一一六七),起知抚州,改严州。六年,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起居郎侍立官,寻兼侍讲,迁左司员外郎。明年,出知袁州,以事退职家居累年。淳熙元年(一一七四)起知静江府,广南西路安抚经略使。五年,除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七年卒,年四十八。有《论语解》、《孟子详说》、《南轩先生文集》等。事见《晦庵集》卷八九《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诚斋集》卷一一六《张左司传》,《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张栻诗,以明嘉靖元年刘氏慎思斋刻《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其中诗七卷)为底本。校以明嘉靖缪辅之刻本(简称缪刻本)、清康熙锡山华氏刻本(简称康熙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八卷。
【展开内容】
更 多

后代

  张栻后裔繁多,现湖南涟源(原安化县)白杨、冲头、马头、大范等张姓大多为张栻之第七世孙张万全之子伯瑛、叔瑛、季瑛(张汝诚)、琨瑛、玉瑛、仲瑛、孟瑛、金瑛之后。每年在农历6月30日季瑛公生辰日,此支张姓后裔均会在白杨进行祭祖活动。

  另一支世系为张栻(南轩先生)——张焯——张明义——张翔——张庚——张忠志——张万四(字登龙,又字秀成)——张梦松——张国辅——张文遂——张良臣。今有张良臣之子必文、必庆、必达、必遇、必胜、必禄、必全、必贤、必才、必亮、必明、必照、必兴等十三人之后裔,现广泛分布于湖南之邵阳、洞口山门、衡阳、娄底、湘潭、四川之德阳、广汉新华、中江兴隆、什邡、绵竹仁圣宫、三台新鲁镇、资中大有乡、威远、泸州以及重庆、贵州等地区,此支后裔时常在清明时节致祭宁乡、绵竹之祖墓。


介绍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县)人。中兴名相张浚之子。幼承家学,既长,从师南岳衡山五峰先生胡宏,潜心理学。曾以古圣贤自期,作《希颜录》以见志。胡宏一见,知其大器,称赞道:“圣门有人,吾道幸矣!”孝宗乾道元年(1165),受湖南安抚使刘珙之聘,主管岳麓书院教事,在此苦心经营三年,使书院闻名遐迩,从学者达数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成为一代学宗。后历知抚州、严州、吏部员外侍郎、起居郎侍立官兼侍讲,再历知袁州、江陵,淳熙七年(1180)迁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祐观。其学自成一派,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著作经朱熹审定的有《南轩文集》四十四卷刊行于世,还有《论语解》十卷、《孟子说》七卷,后人合刊为《张南轩公全集》。尝作石鼓书院《武侯祠记》、《风雩亭赋》,并亲书韩愈《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刻碑嵌于合江亭壁。卒谥宣,葬于湖南宁乡沩山(又名官山,为衡山之麓,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朱熹志其墓(《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理宗淳祐初年(1241)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教育思想

办学指导
  在办学指导思想方面,主张以“成就人材,以传道济民”为方针。他在《岳麓书院记》中指出:“岂特使子群居佚谈,但决科利禄计乎?亦岂使子习为言语文辞之工而已乎?盖欲成就人材,以传道而济斯民也”。这既是张为岳麓书院制定的办学方针,又是他最根本的教育思想。自隋唐立科举取士制度以后,学校便成了科举的附庸,办学也就是为了科举取士。两宋官学的弊端正表现在士子们“争驰功利之末”,以“异端空虚之说”为是,而以“事天保民之心”为非。张的上述主张便是针对这种弊端而提出来的。其一,他明确提出办学不是为了科举,不能“为决科利禄计”;其二,提出“亦岂使子习为言语之辞之工”,意即反对学校以缀辑文辞为教,而应注重学生的操行培养;其三,提出办学的根本目的是“传道济民”,学校要为社会培养经国济世的人才。

教学程序
  在教学程序方面,主张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张在《邵州复旧学记》中精炼地对教学程序进行了概括。即:对学生首先灌输“小学”、“六艺”的教育,通过“洒扫应对”之类的日常锻炼,履行弟子职责,“习乎六艺之节”,参与各种儒家祭祀和实践活动;再加以“弦歌诵读”,使学生学习达到高级阶段;然后再研修深造,进入《大学》所指的格物致知阶段。这套教学程序实际上已大大超出了知识教育的范围,而把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也囊括进去了。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是张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

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强调以儒家经典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张为岳麓书院亲自编写了教材《孟子说》,他在其序中说:“学者潜心孔孟,必求门而入,愚以为莫先于明义利之辨”。在中国封建社会,培养人才有赖于儒学,儒学的振兴则依赖于人才的培养,二者互为依托,缺一不可。张把官场腐败归咎于儒术不兴,所以他一方面批评“今日大患,不悦儒学”,另一方面大倡孔孟之道,训导诸生“先于明义利之辨”。

具体方法
  在教学具体方法方面,主张循序渐进、学思并进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张认为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即所谓“学者之于道,其为有渐,其进有序。”他又说《中庸》论诚之道,其目的有五:学、问、思、辨、行,而五者皆贵于弗措。“弗措”就是要循序渐进,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张主张“学恩并进”,而不能偏废任何一方。他说:“然徒学而不能思,则无所发明,罔然而已。思者,研究其理之所以然也;然思而不务学,则无可据之地,危殆不安也,二者不可两进也。学而思则德益崇,思而学则业益广。盖其所学,乃其思之所形,而其所思,即其学之所存也。用功若此,内外进矣。”这种“学思并进”的思想显然与陆九渊的“只思不学”是绝然相反的。张还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张虽极力推崇儒术,但不主张囫囵吞枣、盲目追从。他说:“所谓观书,虚心平气以徐观义理之在。如其可取,虽庸人之言有所不废;如其可疑,虽或传以圣贤之言,亦须更加审择。”

知与行的关系
  在知与行的关系方面,主张“知行并发”。张栻认为知和行二者的结合是教学必须贯彻的重要原则和方法。他在《论语解·序》中指出:“始则据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行有始终,必自始以及终。”“盖致知以达其行,而行精其知”,知行属于同一个认识过程,二者相即不离,行必须以知为指导,而知有损行而深化,知可促进行,行亦可促进知。张的这种知行观显然要比朱熹的“知先后行”论和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论高明得多,同时也成为明清之际王夫之进一步提出“行先知后”的唯物主义知行观的理论先导。张的知行观反映在教学上是主张学为了实用,他最反对“循名亡实之病”,批评那种“汲汲求所谓知,而于躬行则忽焉”的学风。


影响

  在张栻的影响下,湖湘弟子把重视“经济之学”作为“践履”的重要标准。他在岳麓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弟子,成为湖湘学派的中坚力量。李肖聃《湘学略》说:“南轩进学于岳麓,传道于二江(静江和江陵),湘蜀门徒之盛,一时无两”。《宋元学案》中介绍南轩门人及再传弟子,成器者达数十人。其中有“开禧北伐”功臣吴猎、赵方,官至吏部侍郎的“忠鲠之臣”彭龟年,组织抗金、“锐志当世”的游九言、游九功兄弟,善于理财,整顿“交子”(纸币)卓有成效的陈琦,“光于世学”的理学家张忠恕等。他们都是张主教岳麓时的学生,被称之为“岳麓巨子”,他们真正践履了张拭的“传道济民”的理想,其学术和政治活动使湖湖学派更加流光溢彩。

  黄宗羲曾评价张栻的思想是“见识高,践履又实。”正是这种思想,对后世学风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明清到近代,长沙及整个湖南地区在湖湘学派教育背景下,产生了一代又一代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这是一个令人惊叹而又深思的历史现象。


评价

  张栻理学上承二程,推崇周敦颐《太极图说》,以“太极”为万物本原,主张格物致知,知行互发。在知行关系上他认为“始则据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行有始终,必自始以及终。”“盖致知以达其行,而行精其知”(《论语解·序》)。曾创建善化(今长沙)城南书院,主持岳麓书院,并先后在宁乡道山、衡山南轩、湘潭碧泉等书院聚徒讲学,声名极一时之盛。其弟子胡大时、彭龟年、吴猎、游九功、游九言,皆为湖湘学派之巨子。政治上誓不与秦桧为伍,力主抗金,学术上虽承二程,但有别于程朱而又异于陆学。

  朱熹称其“学之所就,足以名于一世”,并述他受其深刻影响说:“余窃自悼其不敏,若穷人之无归。闻张钦夫(即张栻)得衡山胡氏学,则往而从问焉。钦夫告予以闻,余亦未之省也,退而沉思,殆忘寝食”。《宋元学案》作者黄宗羲称理学中“湖湘学最盛”。教育方面写有大量学记,提出办学的主张,说“岂特使子群居佚谈,但为决科利禄计乎?岂特使子习为言语文辞之工而已乎?盖欲成就人才以传 道而济斯民也”。评价张栻的思想:“见识高,践履又实。”(《宋元学案·南轩学案》)。反对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主张以儒家的政治伦理去教育和培养修齐治平的人才。在教育方法上亦提出“为之则有其序,教之则有方。故先使之从事于小学,习乎六艺之节,讲乎为弟子之礼,而躬乎洒扫应对进退之事,周旋乎俎豆羽仑之间,优游于弦歌诵读之际”。认为学习必须循序渐进,“使学者知夫儒学之真,求之有道,进之有序,以免于异端之归”。反对学习上的好高骛远,在学与思的问题上,主张“学思并进”,在其主教岳麓书院期间,以此躬行实践,影响甚著。陈亮则曰:“乾道间东莱吕伯恭(吕祖谦),新安朱元晦(朱熹)及荆州(张栻)鼎立,为一代学者宗师。”(《陈亮集》卷21)。全祖望则云:“宣公身后,湖湘弟子有从止斋、岷隐游者,如彭忠肃公之节概,二游、文清、庄简公之德器,以至胡盘谷辈,岳麓之巨子也。再传而得漫塘(刘宰)、实斋(王遂),谁谓张氏之学弱于朱子乎!”(《湘学略·岳麓学略第五》)。朱熹尝言:“己之学乃铢积寸累而成,如敬夫,则于大本卓然先有见者也。”(《宋史·道学第三》)。

【展开内容】
  • 差差竹影连坡静,细细荷风透屋香。午寂睡馀聊隐几,人间何用较闲忙。新竹成林蕉叶青,隔篱深处有蝉鸣。晚凉更觉长堤静,自绕荷花待月明。阶前树影开还合,叶底蝉声短复长。睡起更知茶味永,客来聊共竹风凉。新凉物物有精神,静倚书窗听雨声。忽忆子綦元未解,强分天籁太粗生。凌晨骑马路新凉,来挹湖边风露香。妙意此时谁共领,波间鸥鹭静相忘。林塘过雨不胜秋,万盖跳珠写碧流。倚槛孤吟天欲暮,更穿芒屩上方舟。山色顿清秋欲半,湖光更净日平西。凉风猎猎低荷盖,归翼翩翩度柳堤。湖边小筑喜新成,秋入西山照眼明。不是厌喧来觅静,四时光景本均平。秋风飒飒林塘晚,万绿丛中数点红。若识荣枯是真实,不知何物更谈空。移得幽兰几本来,竹篱深处手栽培。芬芳不必纫为佩,月白风清取次开。今年少雨菊花迟,青蕊方开三两枝。但得悠然真意在,青山何处不相宜。秋后冬前一月晴,小园佳处日经行。半山木落楼台露,几树霜馀橘柚明。铙鼓喧豗十里城,人情正喜上元晴。瘦筇独立湖边路,却有白鸥同眼明。和风习习禽声乐,晴日迟迟花气深。妙理冲融无间断,湖边伫立此时心。晓来天气便清新,独倚阑干正暮春。花落花开莺自语,东风吹水细鳞鳞。花柳芳妍十日晴,五更风雨送馀春。莫嫌红紫都吹尽,新绿满园还可人。并湖数亩新疏辟,便有鱼儿作队行。我亦随流浮小艇,晚凉细看縠纹生。无言桃李也成阴,叶底黄鹂自好音。一缕炉烟清昼永,韦编卷罢短长吟。化工生意源源在,静处详观总不偏。飞絮满空春不尽,新荷贴水已田田。野艇新成寻丈许,柳堤橘浦足周旋。添蓬不但为遮日,准拟乘凉听雨眠。暮从别墅跨驴归,风雨萧萧泥溅衣。出门回首且按辔,细听泉声和式微。阴阴松竹影自转,午枕无人到北窗。何许狂风来动地,梦回波浪汹春江。疏竹萧萧正雨声,眼中日影又还晴。钩窗燕坐夏将半,荷叶已香湖水清。莫道闲中一事无,闲中事业有工夫。闭门清昼读书罢,扫地焚香到日晡。亭畔薰风尽日凉,来从水面过新篁。悠然但觉盈襟抱,千古虞弦意未央。拍堤水满草茸茸,尽日野航西复东。欲去未须愁日暮,月明波面更溶溶。乌云夭矫风作恶,雷奔电掣雨悬河。须臾天宇复清霁,突兀西山紫翠多。朝阳初上藕花香,下马虚亭一味凉。山鸟自呼鱼自乐,谁云身世可相忘。北窗竹簟午阴凉,亦有清风到我旁。还与陶公事同否,未妨诸子细商量。睡觉西山月正平,荷香不断晓凉生。园中只鹤知人意,已作金风警露声。西风夜半摧炎暑,晓看云横天际秋。时序转移皆妙理,惟应及早戒衣裘。新凉修竹意愈静,初日芙蕖色倍鲜。物态直须闲里见,人情多向快中偏。四面红蕖镜绿波,晚凉柰此野情何。凭城更觉看山稳,入户还欣得月多。殷雷终日在前山,风卷云环意作难。泊暮有怀空伫立,忽然飞雨到阑干。
  • 三年不作山中客,才踏船舷眼便明。曳杖直登千尺磴,尚欣脚力慰生平。旧日书堂倚翠屏,只今栋宇尚高明。门前恍若闻弦诵,㶁㶁绕墙流水声。道旁老松高拂云,刳心取明彼何人。说与往来须爱护,雪霜时节看长身。人来人去空千古,花落花开任四时。白鹤泉头茶味永,山僧元自不曾知。湘江岁晚水清浅,橘洲霜后犹青葱。归舟著沙未渠进,且看渔火听疏钟。
  • 日日经行只小园,静支邛竹听鸣泉。此时心事何人共,素壁题诗第几篇。西山老木正亭亭,云影参差阴复晴。手卷残书天欲暮,闻君剥啄叩门声。却下斜坡并柳堤,双飞燕子正衔泥。纷纷风雨春将半,渌涨平湖桥柱低。下瞰寒江百尺坡,小松新种也婆娑。栽培拟待凌云日,眼底浮花奈若何。年中一稔愿无馀,渐喜微呼息里胥。赢得闲身学农圃,未妨斜日带经锄。
  • 眼明三伏见此画,便觉冰霜抵岁寒。唤起生香来不断,故应不作墨花看。日暮横斜又一枝,水边记我独吟诗。不妨更作江南雨,并写青青叶下垂。
  • 聪明用处翻多暗,机巧萌时正自痴。若识圣门持敬味,临深履薄更何之。向来屡著敬斋语,正恐多言意未明。今日报君惟一句,工夫端的贵躬行。
  • 添得湖光百亩馀,湖边早已成菰蒲。更移玉井峰头种,还有花开十丈无。青鞋不踏远公社,偶共濂溪嗜好同。少待薰风开玉镜,与君来赋月明中。
  • 今年黄菊开花早,手撷芳新寿一杯。不用南阳三十斛,家山根蒂好栽培。堂堂自昔源流远,衮衮方来事业长。驷马安车遵大道,正须缓辔不须忙。向来相望各天涯,两载团栾似旧时。只恐桐江来趣驾,明年把酒又相思。
  • 篮舆呕轧上荒坡,奈此缘成修竹何。历眼向来谁复领,买山未觉费金多。林深谷窈路诘曲,惨澹西山横远青。想得天寒来独倚,空云髣髴下湘灵。江梅独立荫颓墙,苔藓封枝色老苍。手剪荆榛增叹息,眼中春意满三湘。知君日来修竹底,却课市楼朱墨程。应是禅门嫌拣择,不论清浊要圆成。
  • 前日看花正薄阴,重来晴日更精神。莫教容易飞花片,且放千林自在春。元自阳春无间断,何人能识化工心。梅边把酒日近午,鸟语风微花气深。晴日东山饱看花,归来野路已昏鸦。坡头认得疏篱处,薝卜林中李老家。仰看鸿雁思吾弟,连日清游只欠渠。不知千里江南路,亦有梅花似此无。
  • 活泉细引忽盈沟,自绕书斋阶阶流。添得眼前无限思,石桥竹坞共清幽。一春风雨水平湖,更觉湖心月榭孤。坐看百花开落遍,依然山色对清卢。东风吹得绿成阴,积雨初收柳絮轻。记取湘中最佳处,橘花开时香满城。月榭当湖景最奇,故人千里寄新题。背栏看字成相忆,何日能来步柳堤。茅亭水溜四周遭,花木经春一一高。却望西山隔江水,径思一叶泛云涛。枕边风雨过今春,起步园林已绿阴。更向坡头望湘浦,水云无际绕遥岑。
影相集珍
  • 母子象尊
  • 青铜飞天神兽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
  • 明清雕字古玉
  • 银错金飞禽走兽雕画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