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曾伯
(1198-?)字长孺,号可斋,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曾官濠州通判、淮东、淮西制置使。素知兵,宝二年(1254),川局崩坏,授四川宣抚使,特赐同进士出身。为贾似道所嫉,革职。词学稼轩,多长调,不作绮艳语。著有《可斋杂稿》、《可斋词》。
已阅 107042 次 |
喜欢 10328 次 ❤
更 多
生平
曾通判濠州,迁军器监主簿 。淳祐二年(1242),迁太府卿、淮东制置使、知扬州。四年,兼淮西制置使。六年,落职予祠。九年,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广西转运使。次年,为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进龙图阁学士。宝祐元年(1253),拜端明殿学士 。明年,进资政殿学士、四川宣抚使兼京湖制置大使,召赴阙,特赐同进士出身。累官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兼节制广南,移治静江 。开庆元年(1259),进观文殿学士。景定五年(1264 ),知庆元府 、沿海制置使 。咸淳元年(1265),为贾似道所嫉 ,褫职。五年,其子李杓刊其所著,时曾伯已卒。曾伯素知兵,所至有治绩,称南渡后名臣 。《宋史》有传。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 ,续稿八卷 ,续稿后十二卷。后人合名《可斋类稿》,内有词七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词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成就
李曾伯集中有诗、词、文。文多为奏疏表状之类。诗没有显著特色。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于词。其词今存 200余首,长调占绝大多数。作者是热心事功的用世之臣,自言"要流芳相期千载,肯区区徒恋片时欢?"(〔八声甘州〕《自和》)所以他的词不屑作莺娇燕昵之语,而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他自称"愿学稼轩翁"(〔水调歌头〕《寿刘舍人》),词的风格和内容也多有与稼轩相似之处。如〔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对景抒情,感慨身世,怀念中原,悲愤之意,宛然可见。前人评论他"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四库全书总目》),概括了可斋词的特点。但因不讲含蓄和议论过多,有些篇章流于粗豪,显得枯燥,形象性较差。有《可斋杂稿》34卷,《可斋续稿》前8卷,后12卷,并见于《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羽卫鬖髿万玉然,元从绣斧下青天。分明要与荆人看,苍桧擎枝一节坚。
-
苍苔迹在堂无燕,绿水痕生沼自鱼。回首钓游徒感慨,何时复古喜而书。
-
剩种秫粳供靖节,要餐杞菊学天随。不知底事池塘梦,犹到边城月暗时。
-
宜琴宜弈尤宜酒,种竹种梅仍种莲。意得无时不堪适,可人不只是荷天。
-
一室扫除才斗许,几番醉梦与梅清。雕戈翠节成何事,纸帐蒲团了此生。
-
招来暇日频呼酒,买得清风不用金。月姊水妃无老态,天光野色有遗音。
-
剖破藩篱出一头,要追岩壑老人游。知他栽得花和竹,髣髴旧时风度不。
-
蜡英要占菊天破,玉树须乘梅雨培。金粟如来还出世,清香不许别花开。
-
竹边闻鹤思高举,松下观禽觉倦飞。幸有故书千帙在,呼儿共读嗣前徽。
-
乔木岂能忘故国,结茅聊复纪新亭。此君玉立傍无友,犹有幽禽静可听。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