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颂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为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为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台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复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为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为第十五卷。
已阅 92294 次 |
喜欢 6703 次 ❤
-
镌砻圭角制尤精,岂为微瑕用便轻。且赏岩珍终耿介,休思人事有亏成。
-
浊酒浇肠遣旅怀,春宵常苦漏声催。坐中不见丘夫子,明月无光厌举杯。
-
右持卮酒左持螯,慷慨酣歌忆藉糟。因想良交成不寐,清谈终夕未为高。
-
诗论心胆见天真,酒逐羁怀若有神。一夕所思惟我友,四时最乐是熙春。
-
二月中和气序均,酒酣偏觉长精神。之人欢会何稀阔,惆怅尊前更惜春。
-
近闻朝客建溪回,说得茶园次第来。何事社前先厥篚,只缘春晚向无雷。
-
昔年叨预通闺籍,曾得红囊贡茗来。今日中台重受赐,回头已度十春雷。
-
花影迟迟转午阴,渐闻宫柳变鸣禽。休呈金綵矜工巧,但阅图书鉴古今。
-
蓬莱殿里春开宴,长乐宫中帝奉亲。妇顺母慈流美化,万方歌颂赞娥莘。
-
东郊青帻拜春回,迎得阳和次第来。风向乌竿千里应,气随鱼钥九重开。
人物链接
- 和李德修韵
- 拟回文 其一
- 生查子 其三
- 喜屯田凌员外至
- 寄参寥
- 采桑子 其五 石竹
- 题吴寺
- 冯深居长余二十三岁赵东阁长余二十二岁周汶阳长余一十七岁皆折行辈与余交淳祐辛丑同访余于竺山有会宿诗距咸淳乙丑已二十五年矣痛先觉之凋零感吾生之既老因成十韵以寄死生之情
- 武夷七咏 其六 大小藏岩
- 连雨书事四首
- 再赋惜小骢二首 其二
- 浣溪沙 二月二十四雪次日消 其二
- 辋川钓者图
- 送陈祐卿奉使北还
- 神光山
- 过隆兴与诸子偶集
- 游石佛寺五首 其二
- 望江南 岁暮杂忆十首 其八
- 江行
- 追和程春海先生橡茧十咏原韵 其五 驱蠹
- 石上藤(得上字)
- 和慈觉炊字韵幷送兰蕙 其二
- 和王民瞻送行诗 其一
- 经旬不作诗今日霜晴可喜问梅沈园得两绝句此坡所谓痼疾逢虾蟹也 其一
- 颂古一百首 其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