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徐铉

朝代:(五代[南唐])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锴并称“二徐”。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书。入宋,为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八年(九八三),出为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庐州女僧道安诬陷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三年,卒于邠州,年七十六。著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录》(一说出于门客蒯亮之手)、《质疑论》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徐铉诗今存七卷,见于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骑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今以《四部丛刊》影印清黄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四库本)、《四部备要》排印宋明州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备要本)、徐乃昌影宋重刊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简称徐本),参校《全唐诗》(中华书局排印本)、《玉壶清话》(中华书局排印本)所收诗。并从《东轩笔录》(中华书局排印本)等录得集外诗,编附卷末。
【展开内容】
更 多

生平

  先世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迁居广陵。父延休,官江都少尹。徐铉十岁能属文,宅居栖霞寺侧。

  初事南唐,历官御史大夫、率更令、右散骑常侍,官至吏部尚书。宋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令大将曹彬伐南唐。徐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使宋,谋求和平,告太祖曰:“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道:“汝以为父子分两家,可乎?”铉不能对。十一月,徐铉、周惟简再次入奏,徐铉道:“李煜因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其言极恳切,与太祖辩,反复再三,声气愈厉。赵匡胤辩不过,拔剑而起,怒斥徐铉:“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徐铉不敢再言。

  南唐亡后,随李煜入观宋太祖,命为率更令。累官至散骑常侍。博学多才,有一只象毙命,取胆不获。铉曰:“于前左足求之。”果得。召问铉,对曰:“象胆随四时在足,今方二月,故知之。”徐铉曾奉旨与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完成并雕版流布,世称“大徐本”,又曾编纂《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赐李煜自尽。淳化二年(991年),遭庐州女僧道安诬,被贬谪为静难行军司马(属邠州)。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风寒),八月二十六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又别署曰:‘道者,天地之母。’书讫而卒,年七十六。”


个人成就

古文

  徐铉的文章承晚唐骈俪之风,而体格孤秀。他为李煜所作墓志铭,立言得体,《宋文鉴》曾录此铭。著有《骑省集》(即《徐公文集》)三十卷,由女婿吴淑编集。前20卷是在南唐作官时写的,后10卷为入宋后所作。有《四部丛刊》影印黄丕烈校旧抄本30卷,附录1卷。近人徐乃昌翻刻宋本,附《补遗》1卷、《校勘记》1卷。另有《学津讨原》、《津逮秘书》等。徐铉好谈神怪,有门客蒯亮乃江东布衣,九十余岁,好大言夸诞,所言皆载入《稽神录》。

  徐铉在南唐时,文章议论与韩熙载齐名,称“韩徐”,又与弟徐锴俱精通文字学,号“大小徐”。曾与句中正等共同校订《说文解字》,增补19字入正文,又补402字附于正文后。经他们校订增补的世称“大徐本”。

书法

  徐铉长于书法,喜好李斯小篆,隶书也较出色。宋代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泰峄山刻石》载:“昔徐铉在江南,以小篆驰名,郑文宝其门人也,尝受学于铉,亦见称于一时。”清代冯武称其:“善小篆,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曲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乃笔峰直下不侧,故锋常在画中。”黑龙江省博物馆藏有他的《篆书千字文残卷》(宋摹本)。徐铉的行书也颇为人称道,代表做《私诚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全篇结构平稳,但又不掉趣味,书风含蓄天然,开宋人尚意书风的先河。

诗作

  徐铉的诗平易浅切,真率自然,不押险韵,不用奇字,颇近白居易诗风。其《贬官秦州出城作》、《送王四十五归东都》、《寄高邮陈郎中》等诗,均能出自肺腑,情到语流,无生涩雕琢之病。相传徐铉文思敏捷,凡有撰作,常不喜预作,有想请他写文章的人,临事来请,他执笔立就。徐铉曾说,“文速则意思敏壮,缓则体势疏慢”(《郡斋读书志》),所以他的诗流畅有余而深警不足。但也时出隽句,如:“井泉生地脉,砧杵共秋声”(《喜李少保卜邻诗》),足见其思致闲远,意味深长。
主要作品


轶事典故

  先世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迁居广陵。父延休,官江都少尹。徐铉十岁能属文,宅居栖霞寺侧。

  初事南唐,历官御史大夫、率更令、右散骑常侍,官至吏部尚书。宋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令大将曹彬伐南唐。徐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使宋,谋求和平,告太祖曰:“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道:“汝以为父子分两家,可乎?”铉不能对。十一月,徐铉、周惟简再次入奏,徐铉道:“李煜因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其言极恳切,与太祖辩,反复再三,声气愈厉。赵匡胤辩不过,拔剑而起,怒斥徐铉:“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徐铉不敢再言。

  南唐亡后,随李煜入观宋太祖,命为率更令。累官至散骑常侍。博学多才,有一只象毙命,取胆不获。铉曰:“于前左足求之。”果得。召问铉,对曰:“象胆随四时在足,今方二月,故知之。”徐铉曾奉旨与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完成并雕版流布,世称“大徐本”,又曾编纂《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赐李煜自尽。淳化二年(991年),遭庐州女僧道安诬,被贬谪为静难行军司马(属邠州)。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风寒),八月二十六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又别署曰:‘道者,天地之母。’书讫而卒,年七十六。”

【展开内容】
  • 王事信靡盬,饮冰安足辞。胡为拥征传,乃至天南陲。 天南非我乡,留滞忽逾时。还经羽人家,豁若云雾披。 何以宽吾怀,老庄有微词。达士无不可,至人岂偏为。 客愁勿复道,为君吟此诗。
  • 歌舞送飞毬,金觥碧玉筹。管弦桃李月,帘幕凤凰楼。一笑千场醉,浮生任白头。
  • 灼灼传花枝,纷纷度画旗。不知红烛下,照见彩毬飞。借势因期尅,巫山暮雨归。
  • 暖吹入春园,新芽竞粲然。才教鹰觜拆,未放雪花妍。 荷杖青林下,携筐旭景前。孕灵资雨露,钟秀自山川。 碾后香弥远,烹来色更鲜。名随土地贵,味逐水泉迁。 力藉流黄暖,形模紫笋圆。正当钻柳火,遥想涌金泉。 任道时新物,须依古法煎。轻瓯浮绿乳,孤灶散馀烟。 甘荠非予匹,宫槐让我先。竹孤空冉冉,荷弱谩田田。 解渴消残酒,清神感夜眠。十浆何足馈,百榼尽堪捐。 采撷唯忧晚,营求不计钱。任公因焙显,陆氏有经传。 爱甚真成癖,尝多合得仙。亭台虚静处,风月艳阳天。 自可临泉石,何妨杂管弦。东山似蒙顶,愿得从诸贤。
  • 逐客悽悽重入京,旧愁新恨两难胜。云收楚塞千山雪,风结秦淮一尺冰。置醴筵空情岂尽,投湘文就思如凝。更残月落知孤坐,遥望船窗一点星。
  • 忠臣本爱君,仁人本爱民。宁知贵与贱,岂计名与身。 梅生为一尉,献疏来君门。君门深万里,金虎重千钧。 向永且不用,况复论子真。拂衣遂长往,高节邈无邻。 至今仙籍中,谓之梅真人。郭生负逸气,百代继遗尘。 进退生自知,得丧吾不陈。斯民苟有幸,期子一朝伸。
  • 谢傅功成德望全,鸾台初下正萧然。抟风乍息三千里, 感旧重怀四十年。西掖新官同贾马,南朝兴运似开天。 文辞职业分工拙,流辈班资让后先。每愧陋容劳刻画, 长惭顽石费雕镌。晨趋纶掖吟春永,夕会精庐待月圆。 立马有时同草诏,联镳几处共成篇。闲歌柳叶翻新曲, 醉咏桃花促绮筵。少壮况逢时世好,经过宁虑岁华迁。 云龙得路须腾跃,社栎非材合弃捐。再谒湘江犹是幸, 两还宣室竟何缘。已知瑕玷劳磨莹,又得官司重接连。 听漏分宵趋建礼,从游同召赴甘泉。云开阊阖分台殿, 风过华林度管弦。行止不离宫仗影,衣裾尝惹御炉烟。 师资稷契论中礼,依止山公典小铨。多谢天波垂赤管, 敢教晨景过华砖。翾飞附骥方经远,巨楫垂风遂济川。 玉烛调时钧轴正,台阶平处德星悬。岩廊礼绝威容肃, 布素情深友好偏。长拟营巢安大厦,忽惊操钺领中权。 吴门日丽龙衔节,京口沙晴鹢画船。盖代名高方赫赫, 恋恩心切更乾乾。袁安辞气忠仍恳,吴汉精诚直且专。 却许丘明师纪传,更容疏广奉周旋。朱门自得施行马, 厚禄何妨食万钱。密疏尚应劳献替,清谈唯见论空玄。 东山妓乐供闲步,北牖风凉足晏眠。玄武湖边林隐见, 五城桥下棹洄沿。曾移苑树开红药,新凿家池种白莲。 不遣前驺妨野逸,别寻逋客互招延。棋枰寂静陈虚阁, 诗笔沉吟劈彩笺。往事偶来春梦里,闲愁因动落花前。 青云旧侣嗟谁在,白首亲情倍见怜。尽日凝思殊怅望, 一章追叙信精研。韶颜莫与年争竞,世虑须凭道节宣。 幸喜书生为将相,定由阴德致神仙。羊公剩有登临兴, 尚子都无嫁娶牵。退象天山镇浮竞,起为霖雨润原田。 从容自保君臣契,何必扁舟始是贤。
  • 古来贤达士,驰鹜唯群书。非礼誓弗习,违道无与居。 儒家若迂阔,遂将世情疏。吾友嗣世德,古风蔼有馀。 幸遇汉文皇,握兰佩金鱼。俯视长沙赋,凄凄将焉如。
  • 多病怯烦暑,短才忧近职。跂足北窗风,遥怀浩无极。 故人易成别,诗句空相忆。尺素寄天涯,淦江秋水色。
  • 寒风萧瑟楚江南,记室戎装挂锦帆。倚马未曾妨笑傲, 斩牲先要厉威严。危言昔日尝无隐,壮节今来信不凡。 惟有杯盘思上国,酒醪甜淡菜蔬甘。
影相集珍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
  • 雕花银镜精品
  • 鎏金卧犬兽雕
  • 人兽互戏盘云古玉
  • 上古雕纹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