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王禹偁

朝代:(宋)

  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授成武县主簿。雍熙元年(九八四),迁知长洲县。端拱元年(九八八)应中书试,擢直史馆。次年迁知制诰。淳化二年(九九一),为徐铉辨诬,贬商州团练副使。五年,再知制诰。至道元年(九九五)兼翰林学士,坐谤讪罢知滁州,未几改扬州。真宗即位,复知制诰。咸平元年(九九八)预修《太祖实录》,直笔犯讳,降知黄州。四年移知蕲州,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残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王禹偁诗,前十一卷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配吕无党钞本《小畜集》为底本,校以清光绪会稽孙星华增刻本(简称孙本)、清干隆平阳赵熟典刻本(简称赵本)、上海涵芬楼影印江南图书馆藏经锄堂钞本(简称经锄堂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宋文鉴》等书引录。第十二卷以孙星华增刻本《小畜外集》为底本,参校上海函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影宋写本(简称影宋本)、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简称清抄本)以及《山右石刻丛编》等书引录。第十三卷录集外诗及断句,其中《吴郡志》所收《赴长洲县作》三首,已合并编入《小畜集》同题诗中。又《小畜外集》卷六误收他人诗三首(其中二首为杜甫诗),已删去。
【展开内容】
更 多

生平

  王禹偁,出身贫寒,《东都事略》和《宋史·本传》都说他世为农家,《邵氏闻见后录》谓“其家以磨面为生”。王禹偁九岁能文,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登进士第,授成武县(今属山东)主簿,迁大理评事。次年,改任长洲(今江苏苏州)知县。他对仕途充满抱负,曾在《吾志》诗中表白:“吾生非不辰,吾志复不卑,致君望尧舜,学业根孔姬”。王禹偁为人刚直,誓言要“兼磨断佞剑,拟树直言旗”。

  端拱元年(988年)召试,擢右拾遗并直史馆。他旋即进谏,以《端拱箴》来批评皇宫的奢侈生活。后拜左司谏、知制诰。

  淳化二年(991年),庐州尼姑道安诬告著名文字学家徐铉。当时禹偁任大理评事,执法为徐铉雪诬,又抗疏论道安诬告之罪,触怒太宗,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

  淳化四年(993年)移官解州(今属山西)。同年秋召回京城,不久又外放,随即召回。任礼部员外郎,再知制诰。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任翰林学士,后以谤讪朝廷的罪名,以工部郎中贬知滁州(今安徽滁州),次年改知扬州。

  宋真宗即位(997年),再召入都,复知制诰,上书提出“谨边防”,“减冗兵,并冗吏”等事。与撰修《太祖实录》,因直书史事,引起宰相的不满,又遭谗谤,于咸平二年(999年)再次被贬出京城,至黄州(今湖北黄冈)。

  咸平四年(1001年)冬改知蕲州(今湖北蕲春),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

  《宋史》与《东都事略》都有其传。

  苏轼所撰《王元之画像赞并序》,称他以“以雄风直道独立当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

  欧阳修十分仰慕王禹偁,在滁州时瞻仰其画像,又作《书王元之画像侧》。

  王禹偁自编《小畜集》30卷,集名出自《易经》:“小畜之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今有《四部丛刊》本,另有其曾孙王汾裒辑《小畜外集》13卷,以及清光绪年间的孙星华刻本。近人徐规所著的《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收集佚诗佚文多篇。


文学主张

  王禹偁是宋初作家中成就较高者,他在诗、文两方面的创作都较为突出,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宋初诗派林立,但主要是“白体”、“西昆体”、“晚唐体”三家。王禹偁属“白体”。

古文

  他是北宋初期首先起来反对唐末以来浮靡文风,提倡平易朴素的优秀作家之一。王禹偁提倡“句之易道,义之易晓”(《答张扶书》),反对艰深晦涩,雕章琢句,为后来的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诗文革新运动开辟了道路,因此颇受后人推重。北宋初期,文坛上沿袭唐末五代颓靡纤丽文风。王禹偁为了革除这种流弊,以宗经复古为旗帜,提倡继承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精神,主张“远师六经”,“近师吏部(韩愈)”,写“传道而明心”的古文。他特别强调“不得已而言”,文章要“句易道”、“义易晓”,发挥了韩愈古文理论与实践中“文从字顺”的一面。他的散文作品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语言晓畅。《待漏院记》是一篇政论,提出“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的论题,规劝执政者要勤政爱民,而不能“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义正辞严,笔触锋利。

  其代表作《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写于贬官黄州时期。文中极力渲染谪居之乐,把省工廉价的竹楼描绘得幽趣盎然,含蓄地表现出一种忿懑不平的心情。文章多用排比,音调优美,富于诗味。《唐河店妪传》记述边地一位老妇人机智杀敌的 故事,又借题发挥,谴责了当权者在军政措施上的不当,既有生动的人物描写,又有恳切的议论。此外《录海人书》、《答张扶书》等都是他散文的代表作品。作为宋初最重要的散文家,他的古文理论和创作,对宋代散文风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苏轼称他“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王元之画像赞并序》),当非溢美之辞。

  文论方面,王禹偁提出了传道、明心与有言、有文。王禹偁在《答张扶书》中说:“夫文,传道而明心也。”在文以传道之外,他又要求文以明心,即可在传道之文里发抒自己的政见和内心感受。于“传道”外,提出“明心”,于“有言”外,提出“有文”,这是王禹偁在理论上的一种贡献。所谓“明心”是指自己的内心世界臻于高尚,是指立身无愧,以文明心和传道,实质上是要求文道合一和文行合一,并偏重在文的方面。

诗歌

  在诗歌方面,王禹偁推崇杜甫和白居易。宋末的方回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送罗寿可诗序》,《桐江续集》卷三二)显然这种说法稍嫌夸张,但宋初诗风确有白体、昆体、晚唐体之分,王禹偁也被宋人看作重要的白体诗人。然而,王禹偁的诗风与李昉、徐铉等白体诗人却是同中有异。王禹偁早年多作闲适诗,晚年多作讽喻诗,与白居易恰恰相反。正是这种深刻的自省意识,使他从学习白居易进而以杜甫为典范,甚至在晚年自编的《小畜集》中很少收录早年作品。相传,他曾因作诗偶合杜甫诗句而写下“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之句,还称赞“子美集开诗世界”。他在创作中努力实践白居易“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对雪》、《感流亡》、《竹□》、《对雪示嘉佑》等诗,以深厚的同情描写了当时农民、士兵的苦难境况,揭露了现实的黑暗,而且严于针砭自身,继承和发扬了杜甫“三吏”、“三别”与白居易《秦中吟》的风格。《畲田词》五首生动地记录了山区刀耕火种的情景,赞扬了普通人民勤劳刻苦和团结互助的美德。

  他的诗同散文一样,语言平易流畅,风格简雅古淡。他还有一些写景抒情的短诗,却笔调清丽,饶有风韵。如《村行》描绘了山村黄昏的动人情景和诗人的感触。他还善于向民歌吸取思想艺术营养。如《畲田词》:“鼓声猎猎酒醺醺,斫上高山入乱云。自种自收还自足,不知尧舜是吾君。”洋溢着劳动者的乐观感情,饶有民歌清新活泼的风味。他的长篇诗歌,叙写自己生平事迹与怀抱,能挥洒自如,畅所欲言,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风气。林逋盛赞他:“纵横吾宋是黄州。”胡仔也说:“国初沿袭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故王黄州主盟一时。”(《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二)

  王禹偁词即事即目,登览抒怀,寓情于景,格调深沉,雄浑有力,艺术上完全臻至成熟,在宋初小令中是别开生面的。具体地说,点绛唇这首词在宋初词坛的贡献集中在两个方面:在秾丽的氛围中以清丽取胜;在狭窄的词境中以开阔见长。过去,人们一般只注意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其实,不论就思想内容,还是就艺术风格讲,这首词都很具特色,从柳永的《雪梅香》(“景萧索”)、辛弃疾的《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和姜夔的《点绛唇》(“燕雁无心”)等诸名作中,均可看出受王禹偁这首词影响的某种痕迹。因此,王禹偁这首《点绛唇》应当被视为掀开两宋词坛帷幕的重要词篇。王弈清称赞此词“清丽可爱”,并因此推崇王禹偁“岂止以诗擅名”(《历代词话》卷四转引)。王禹偁是开北宋词坛创作风气的重要作家。

【展开内容】
  • 惟有南宫窦员外,为予垂泪合门前。
  • 禁鼓楼头第一敲,弯弯新月上林梢。|谁家宝镜新磨出,玉匣参差盖未交。
  • 徒劳官职在天涯,一望家园一泪垂。|不是虎丘多胜概,拂衣归去已多时。
  • 兰清时雨和甘棠,石壁洄澜映塔光。|陆羽茶泉金鼎冷,右军墨沼兔毫香。|龙潭彻底明秋月,凤顶当空背夕阳。|乘得绿杨春晓兴,玉台井畔泛霞觞。
  • 一路翠烟垂柳驿,满川红雨落花村。|云随钓艇归渔浦,潮送沙鸥入店门。
  • 尽怪吴苏地,琼花冷不销。|时贤临水国,天气似中朝。|密逐江云堕,轻随海吹飘。|影沉松坞乱,片响苇蓬焦。|粉拂龙头舫,缯铺雁齿桥。|煮茶收岁计,宜稻采民谣。|拔笋芽先出,欺梅蕊自凋。|谁言未盈尺,犹称不封条。|郡守齐黄霸,明君迈帝尧。|县官惜歌咏,翻恐笑渔樵。
  • 门冷官闲似死灰,人言今日是春来。|犹残旧赐银幡胜,且向山州当酒杯。
  • 西枢经纬才,慷慨遇真主。|文学中甲科,风云参霸府。|直躬在密勿,未始畏彊御。|凭案读古书,箕踞视太祖。|泽欲浸生民,化将还邃古。|拆寺遇武宗,排佛如韩愈。|尽发群苾𫇴,使之艺禾黍。|兵威遂强盛,人力不耗蠹。|世宗征淮甸,委任当留务。|马前拜侯伯,阶下列椹斧。|叱咤气生风,将校汗如雨。|手筑太平基,胼胝不辍杵。|具瞻人有望,衰运时不与。|修短天难忱,歼夺民何怙。|恩深与小敛,抚椁甚悲沮。|云亡复殄瘁,前哲非虚语。|世岂乏贤良,才难具文武。|历象过羲和,文章敌燕许。|可能随众人,冥寞归尘土。|子孙虽众多,必复事未睹。|谁铭迁客诗,高揭王公墓。
  • 去年七月七,直庐闲独坐。|西日下紫微,东窗晕青琐。|露柳蜩忽鸣,风帘燕频过。|寂寂红药阶,槿花开一朵。|时清无诏诰,性澹忘物我。|兀然何所营,横枕通中卧。|梦入无何乡,蛱蝶甚幺么。|孰谓处深严,自得放慵惰。|中官传宣旨,御诗令属和。|惊起俨衣冠,拜舞苍苔破。|逸翰龙蛇走,雅调金石播。|洋洋百世音,乃赓强牵课。|暮随丞相出,自谓天上堕。|归来备乞巧,酒肴间瓜果。|海物杂时味,罗列繁且伙。|家人乐熙熙,儿戏舞娑娑。|宠辱方若惊,倚伏忽成祸。|九月谪商于,羁縻复穷饿。|凤仪困鸱吓,骥足翻鼈跛。|山城已僻陋,旅舍甚丛脞。|夏旱麦禾死,春霜花木挫。|吾亲极衰耄,吾命何𫐘轲。|稚子啼我前,孺人病我左。|玄发半凋落,紫绶空垂拖。|客计鱼脱泉,年光蚁旋磨。|昨夜枕簟凉,西郊忽流火。|河汉势清浅,牛女姿婀娜。|商土本硗瘠,商民久劳瘅。|霜旱固不支,水潦复无柰。|居人且艰食,行商不通货。|郡小数千家,今夕唯愁呵。|吾儿索来禽,倾市得一颗。|举家成大笑,愁眉略舒軃。|自念一岁间,荣辱两偏颇。|頼有道依据,故得心安妥。|穷乎止旅人,达也登王佐。|匏瓜从系滞,糠粃任扬簸。|批凤不足言,失马聊自贺。|委顺信吾生,无可无不可。
  • 太岁在辛卯,九月万木落。|是时太阴亏,占云臣道剥。|王生出紫微,谴逐走商洛。|扶亲又抱子,迤逦过京索。|弊车载书史,病马悬囊橐。|西都不敢住,空负香山约。|阌乡正南路,秦岭峭如削。|肩舆碍巨石,十步三四却。|妻孥亦徒步,碛砾不容脚。|山店盖木皮,烟火浑熏灼。|夜深闻贙虎,全家屡惊戄。|山泉何萦回,切冽无桥彴。|卸鞍引羸蹄,解袜事芒𪨗。|晨澜发可鉴,朝涉胫如斮。|商山六百里,天设皆岩崿。|上洛在其中,狴牢曾未若。|逐臣自可死,何必在远恶。|刺史不我顾,古寺聊淹泊。|卜居杂民甿,致养无精糳。|知道由自宽,有亲强为乐。|侧闻种先生,终南卧云壑。|长沮既躬耕,元礼仍开学。|王绩妇未娶,介洁翘孤鹤。|之推母偕隠,教诲修天爵。|诗情亦嗜酒,道气不服药。|田衣剪荷芰,野饭烹茝蒻。|雾豹泽文彩,冥鸿避矰缴。|肯从羔雁聘,唯恐簪裾缚。|如何宋右史,斥鷃议雕鹗。|玄𫄸与丹诏,恩礼诚非薄。|仍敕京兆府,敦谕辞恭恪。|先生恋板舆,纯孝心坚确。|散发走烟峦,拜章谢恩渥。|巨材犹在涧,大玉不出璞。|使者遂空回,软轮何寂寞。|贤母召征君,庭责词嗃嗃。|胡为事章句,漏名入街郭。|府县污我山,胥徒噪吾幄。|以兹近声利,安得成高邈。|誓将徙穷谷,庶可逃喧浊。|先生拜引过,为寿开樽杓。|陶陶又熙熙,何啻闻竽籥。|人传到迁客,面目敦慙怍。|器小识不远,当年事头角。|遭时得一第,游宦何龌龊。|逐膻甚蚍蜉,鬭耀同
影相集珍
  • 银错金飞禽走兽雕画镜
  • 商代青铜器鸮卣
  • 青铜飞天神兽
  • 飞天神马金带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