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回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为甲科第一,为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历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为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为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为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颜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为“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为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为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𫐐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为韵》),即为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已阅 374653 次 |
喜欢 9600 次 ❤
-
士气兼文脉,湮微复几年。|浅肤专徇俗,高亢类谈禅。|春动霆声起,云开月体全。|古人方册在,达者以心传。
-
门人浮小艇,不比旧专城。|自愧频来往,何烦数送迎。|病身缘畏饮,去路似贪程。|别后君诗进,他时定有名。
-
男儿初嗜学,如日晓行天。|意气无余子,诗书有夙缘。|果能知此道,深欲候吾船。|梦寐心常在,孤灯可不传。
-
少年客洛走缁尘,自倚诗才敌万人。|岳耸河奔争气势,霜严月朗借精神。|镜中颜状惊非昔,笔底工夫苦不新。|辜负桐江好山水,花开叶落十秋春。
-
潇洒名州吏事门,公余应已尽跻攀。|钟鱼寺寺藏深树,楼阁家家见好山。|几许烟云藜杖外,无边风月锦囊间。|俸钱节缩余多少,只买奇书数种还。
-
诗家周贺与方干,三载同吟七里滩。|晚节我惟甘豹隠,妙年公合快鹏抟。|昔叨旧尹迎新尹,今愧前官送后官。|朔野炎陬天地阔,寄书会面两应难。
-
乐土丰年旧观还,使君心事最相关。|祇因标致清于水,便有声名重若山。|一室炉香书史畔,万家杯酒管弦间。|汉庭选表虚公府,白玉鸣珂未许攀。
-
闲闲闭园门,默默坐书室。|幽幽绝来人,寂寂度长日。|苦桃何累累,秋颗压枝密。|桃苦不可食,熟烂未忍摘。|时闻落地声,诗思若有得。
-
对奕不如观,观不如听声。|独坐无来客,小轩秋雨晴。|思之有百忧,不思了无情。|万有皆外物,世重我所轻。|默数前死者,愧兹今独生。
-
百间以买屋,万卷以买书。|书多读不既,屋宽住有余。|彼索子钱者,日夜号庭除。|勇锐割此物,煎迫姑少纾。|老勿费眼力,村墟亦可居。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