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回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为甲科第一,为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历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为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为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为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颜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为“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为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为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𫐐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为韵》),即为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已阅 374496 次 |
喜欢 9600 次 ❤
-
居城近城门,前市后山郊。|质明沸柩鼓,彻夜喧僧铙。|暑病人死多,当此秋夏交。|盐米哄贾贩,杖绖酸哀号。|倏忽异存殁,所争常毫毛。
-
高树夕影疏,老荷秋气馥。|雨余绚斜照,寓此池上目。|鸣蝉一何厉,坐叹白日速。|东家失其儿,忽骇邻妇哭。|归兮空山中,幽啸抱吾独。
-
高台何巍巍,远眄千里道。|长夏绝游朋,荒径丰茂草。|菑翳一以剪,秋意豁幽抱。|能赋昔为谁,今死骨已槁。|魂兮果何之,言语空媚好。|我欲有所酌,适值樽中燥。|焉得瓢天浆,伊人共倾倒。
-
天欲兴苍姬,一家三圣人。|扶持用礼乐,行苇于焉臻。|有国八百年,终亦化为秦。|末俗夸神仙,吐故以纳新。|彭门讫有冢,瀛洲浩无津。|羽衣还缑山,举家不得亲。|君幸有美酒,何不频沾唇。
-
登高见佳句,意会无非诗。|顾视不即收,顷刻已失之。|老树踞崖石,腹空犹有皮。|顾此有何好,爱玩频嗟咨。|侍者一童子,髧如枯髪垂。|从我仅一饱,万事无所知。|岂不亦怪我,徘徊将奚为。
-
一针落大海,万古无还期。|纤纤刺绣女,断肠终尔思。|物重干将去,心愿精卫为。|邻妪适有此,殷勤来献之。|铦锋贯彩缕,缝纫实所宜。|匪妾旧时物,怆然双泪垂。|如何大丈夫,忘恩忽如遗。
-
宣父老于行,苦辛定六艺。|至今峨冕旒,万国奉蒸祭。|当时困在陈,粒粟不能致。|宰割诸侯王,重瞳气盖世。|烧纪不啻虱,烹周仅若彘。|焉知千金首,乃为马童利。|此口酒可浇,是事可以置。
-
閴其禅老居西堂,岂有门人拈瓣香。|葛巾漉酒笑元亮,石室䌷书输子长。|勿嫌临邛家四壁,犹堪樊川月一箱。|寄书麒麟阁上客,我自蓑衣君金章。
-
痴痴谁氏子,昼夜安以偷。|其人一何乐,惟我攒百忧。|忧者谓速朽,顽骨病复瘳。|乐当必老寿,顾已归山丘。|饥生支床龟,饱死豺虎俦。|天道匪易测,人事谅难筹。|生死吾不知,及辰为兹游。
-
一室局户牖,古籍勤讨删。|鬰鬰忽不乐,扶杖登东山。|莽苍何所极,秋色天地间。|我欲出尘世,黄鹤无由攀。|忧端从空来,嵂矹未易宣。|意阔步武窄,四顾尽险艰。|不如复我所,陶此灵府闲。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