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洪亮吉

朝代:(清)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更 多

生平

  先世祖籍安徽歙县洪坑,三十七世洪璟曾任山西大同知府,其子洪公采为洪亮吉的祖父,入赘于常州赵氏,娶康熙四十八年状元赵熊诏之女为妻,从此定居常州。洪亮吉生于1746年九月三日(10月17日),卒于1809年五月十二日(6月24日)。自幼丧父,刻苦读书,以词章考据闻名,尤其擅长舆地。与同里黄景仁、孙星衍友善,并得袁枚、蒋士铨的赏识。多年屡试不中,先后充安徽学政朱筠、陕西巡抚毕沅等幕府。乾隆五十五年(1790)44岁时终于以一甲第二名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编纂官。乾隆五十七年(1792)担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后督贵州学政,任内为贵州各府书院购置经、史、《通典》、《文选》等方面图书,提高了贵州学术水平。嘉庆元年(1795)回京供职,入直上书房,教授皇曾孙奕纯读书。嘉庆三年(1798),以征邪教疏为题考试翰林和詹事,洪亮吉著文,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辞职回乡。嘉庆四年(1799)为大学士朱圭起用,参与编修《高宗实录》。同年,上书《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触怒嘉庆,下狱并定死罪。后改为流放伊犁。百日之后,即被释放回籍。从此家居撰述至终。洪亮吉坐姿像。


文学成就

  洪亮吉精于史地和声韵、训诂之学,善写诗及骈体文。洪亮吉的《北江诗话》,论诗强调“性情”、“气格”,认为诗要“另具手眼,自写性情”,赞赏杜牧的诗文能于韩、柳、元、白四家之外“别成一家”的独创精神;批评沈德潜诗学古人“全师其貌,而先已遗神”(《北江诗话》卷四);非议翁方纲诗“如博士解经,苦无心得”(同前卷一)。这些都是可取的。此外评论古代及当时诗人,亦多精到语。洪亮吉一生好游名山大川,足迹遍及吴、 越、 楚、黔、秦、晋、齐、豫等地,所以他的山水诗特多,有不少佳构。谪戍伊犁期间写的《安西道中》、《天山歌》、《行至头台雪益甚》、《伊犁记事诗四十二首》等,写塞外风光,尤具特色。诗笔于质直明畅中有奇峭之致。他的骈体文高古遒迈,“每一篇出,世争传之”(袁枚《卷施阁文乙集序》),如《出关与毕侍郎笺》、《游天台山记》、《戒子书》等都较著名。时人舒位《乾嘉诗坛点将录》曾评点当代诗坛108家,并以梁山泊好汉相拟,将洪亮吉比作“花和尚鲁智深”:“好个莽和尚,忽现菩萨相。六十二斤铁禅杖。”洪亮吉著有《卷施阁诗文集》、《附鲒轩诗集》、《更生斋诗文集》、《汉魏音》、《北江诗话》及《春秋左传诂》。


流放创作

  洪亮吉这位著名的清代学者1799年因上书直言朝政之弊端,言辞激烈,不避锋芒,刺到了嘉庆皇帝的痛处;“人才至今日消磨殆尽矣。数十年来,以模棱为晓事,以软弱为良图,以钻营为进取之阶,以苟且为服官之计,由所遭者,无不各得其所欲而去,以定衣钵相承牢结而不可解……士大夫渐不顾廉耻,……”。为此言语,差点丢了脑袋。幸“恩旨从宽,免死,改发伊犁,交将军保宁严加管束。”

  这对洪亮吉无异是一次重大的打击。可洪亮吉却能坦然处之,一笑置之。“半生纵踪未曾闲,五岳游完鬓乍斑。却出长城万余里,东西南北尽天山。”《出关作》他一路歌风岭雪,觅史寻踪,赞西域山水之奇丽,记边塞风情之异观。观察之深,描绘之细,确有舆地学者之眼光,又有诗人才子之文采。也许,他当初写这些诗时并未曾想到传世,然而,却给后人了解西陲风物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

  对于流放犯,诗是双刃利剑。洪亮吉曾特意提到:(流放伊犁途中)至保定,甫知有廷寄与伊犁将军,有“不许作诗,不许饮酒”之谕。是以自国门及嘉峪关,凡四匝日,不敢涉笔。及出关后,独行千里,不见一人,径天山,涉瀚海,闻见恢奇,为平生所未有,遂偶一举笔,然要皆描摹山水,绝不敢及余事也。

  看来嘉庆帝相当了解这个才子。“不许作诗,不许饮酒”出自皇帝之口,真是意味深长。而创设伊犁流放地的乾隆帝早在20年前就责令伊犁将军,对遣犯严加管束,“倘赡恂情面,任其置产娶妻,则伊等反得晏然安处,与无罪何异?至其遣发日久,不得归籍,

  或妄作诗词,编选诽言,或不安本分生事,及潜行逃走者,一面奏闻,一面正法,不得稍事姑容!

  次年二月,洪亮吉越过千山万水,抵达流放都会惠远。

  惠远,所居之房是有名的鬼屋。前居屋主在“环碧轩”遇鬼,又加上贬谪丢官后心情不舒,终死在自己的失落中。而洪亮吉在此居住百日,却从未见鬼,实乃超脱于世,不为个人之失落而恼也。他寄情山水,赏花观鱼,饮酒做诗,将伊犁所见所闻详录于日记诗文中,这决不是一时游戏之作,而是继续他一生所从事的著述之业,以传世人。

  他写伊犁山水:“看山不厌马蹄遥,笠影都从云外飘。一道惊流直如箭,东西二十七飞桥。”

  他吟伊犁风雨:“毕竟谁驱涧底龙,高低行雨忽无踪。危崖飞起千年石,压到南山合抱松。”

  他咏伊犁街巷:“日日冲泥扫落苔,一条春巷八门开。外台自有萧闲法,携具方家说饼来。”

  他赞伊犁花果:“古庙东西辟广场,雪消齐露粉红墙。风光谷雨尤奇丽,苹果花开雀舌香。”

  洪亮吉歌咏过的天山风光

  纵观洪亮吉的伊犁杂诗,决不仅仅是应酬抒怀之作,而是有意识地用诗的形式记下伊犁的山光水色、风土民情。这是跟他后来追述伊犁百日行的《天山客话》一脉相承的。他的《伊犁日记》对他来伊途中所见之物作了详细的记载,而《天山客话》则详细记载了伊犁的山川、物产、风貌等。这些都为后来研究西北地区的史地学者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新疆图志》就引用了他的不少条述。后世史地学者对洪亮吉评价甚高。

  洪亮吉戍伊百日之后,即被“皇恩大赦”。当他离开惠远城时,“下马步出城,百步屡驻脚。“长刀短后衣,未忍即抛却。”他为失落而来,却满载西域奇珍而归,在自己生命价值的天平上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展开内容】
  • 晓色入深港,停桡问古原。人稀杨柳密,村僻鹳鹅喧。不雨思祈社,无年学灌园。朝歌尔何意,隐隐度崇垣。
  • 海客秋惊病眼苏,江城西上眺平芜。频年芦荻生高垒,往日旌旗入小孤。天险几曾供饮马,山形依旧绕飞乌。遗文蛇鸟谁相识,落日征人按昔图。
  • 少贱犹能役,亲衰不近名。避人来九日,为客起新正。土俗寒偏寿,天心雨亦晴。无嗟村落酒,一醉感秋情。
  • 今人匪至愚,古人匪天亶。忧思徒匆匆,胡为损餐饭。君看西驰日,去者当复反。后有万世来,谁云我生晚。
  • 昔余慕清华,未尝废奔走。闻言京洛客,年命亦有偶。一自罹风尘,栖栖笑生亩。置身苦未遂,预恐成老丑。落日穷巷中,流光照虚牖。持编映檐隙,妻孥哂其后。朝齑不盈餐,夕枕讵贴首。苦觅后世名,其人骨先朽。
  • 渒水流不归,长淮极天静。我行发舒六,十月至清颖。颍尾清我心,颍歌行复警。严霜岸头重,积势落颓井。古树啼鸺鹠,闻声不知影。稍稍上初月,戚戚聚浮梗。旷野无人居,扬沙极千顷。中原此开阖,寥廓少翳屏。行当苦岁月,栖亩寡实颖。星辰肃中宵,行客畏短景。踟蹰冰雪意,兆始心已领。百里不可休,客程同兽挺。
  • 我为颍川谣,忽与颖尾别。君歌月映清淮流,不识孤篷已飘雪。长淮岸头村树斜,短棹系岸惊栖鸦。可怜人鸟共凄绝,天水阔处难为家。操舟者谁北风劲,十五吴姬寄身命。风波到眼不识愁,妆罢只照长淮镜。
  • 长淮千里何溯洄,远自桐柏之山来。洪纤巨细络诸水,汇此四渎通八垓。东南巨浸古所说,原野气尽岩峦回。傍淮田下赋亦下,生计恃水无余财。长年挐舟送行客,楚女击楫中流哀。云浮三时蚌开合,水结五色龙胚胎。阳嘘阴吸有至理,水上白昼层宫开。要令幽险各有所,造物大矣何容猜。全淮得失系吴楚,宵济万马曾衔枚。王公设险古不废,硖石置守高崔嵬。牛羊在野牧马散,淮水萧瑟山童峐。下流河势苦相夺,二水若合坤舆颓。支祈力屈匪至此,河伯好事同台骀。至人视世本一辙,险绝不异坳堂杯。朝帆开寒雨迷浦,莫雁戛水阴成堆。好风明日送舟疾,可至禹庙倾尊罍。
  • 一成坯,再成英,一再曲折山以名。注川曰溪,注溪曰谷,溪行谷行水声复。蓝舆背山始入山,水声已往何时还。未登醉翁亭,先翻醉翁操,山禽飞还水禽噪。言寻醉翁石,更诵醉翁文。醉翁宾客不可见,山石欲雨溪生云。咄哉文字亦有灵,能使此山此水无余情。我观翁时值梅喜且惊,犹复夭矫屈曲如龙形。醉翁琴,琴喑喑,乃知醉翁待我成古今。我歌一篇翁赏心,滁山高绝滁水深。
  • 频悲寒序促,那复值兹晨。人意怜迟日,吾生重早春。川原看气始,草木辨根陈。白发还多病,踟蹰强饭身。
影相集珍
  • 商代青铜器鸮卣
  • 银错金飞禽走兽雕画镜
  • 上古雕纹玉环
  • 青铜飞天神兽
  • 精美青花瓷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