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宋)
刘嗣庆,字继先,号云隐,金坛(今属江苏)人。高宗绍兴时岁贡生(《至顺镇江志》卷一九。
朝代:(宋)
刘嗣隆,仁宗天圣四年(一○二六)以职方员外郎知袁州(明正德《袁州府志》卷一四)。九年,以屯田郎中知台州(《嘉定赤城志》卷九)。
朝代:(宋)
刘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光宗绍熙间画院待诏松年曾孙(《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四四)。
朝代:(宋)
刘筠(九七一~一○三一),字子仪,大名(今属河北)人。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进士(《郡斋读书志》卷一九)。授馆陶尉。五年,入为大理评事、秘阁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三)。景德元年(一○○四),为大名府观察判官。与修《册府元龟》,书成,转左正言、直史馆。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迁右司谏、知制诰(同上书卷八三),加史馆修撰。出知邓州,徙陈州。还,知贡举,迁尚书兵部员外郎。天禧中为翰林学士。五年(一○二一),以右谏议大夫知庐州(同上书卷九七)。干兴元年(一○二二),迁给事中,复召为翰林学士。逾月,拜御史中丞(同上书卷九九)。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枢密直学士、礼部侍郎、知颍州(同上书卷一○二)。四年,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判都省(同上书卷一○五)。六年,以龙图阁直学士再知庐州。九年卒(同上书卷一○六),年六十一。谥文恭。有《册府应言集》十卷、《荣遇集》十二卷、《肥川集》四卷、《表奏》六卷、《刀笔集》二卷等(《郡斋读书志》卷一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宋史》卷三○五有传。 刘筠诗,今存《肥川小集》一卷,见《两宋名贤小集》。又《西昆酬唱集》收诗七十二首,多不见于《肥川小集》。今录《西昆酬唱集》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宛珠堂本为底本,录《肥川小集》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并以前者为主,凡有重出则删后者,二书异文酌出校记。又从《会稽掇英总集》、《古今岁时杂咏》、《天台续集》等辑得诗二十二首,合编为三卷。
朝代:(宋)
刘蒙山,昆山(今属江苏)人。月泉吟社第十七名,署名田起东。事见《月泉吟社诗》。
朝代:(宋)
刘锜(一○九八~一一六二),字信叔,德顺(今宁夏隆德)人。与岳飞等并称中兴四将。徽宗大观间补三班借职。高宗建炎初知岷州,改知渭州。绍兴三年(一一三三),为宣抚司统制。六年,充浙西淮东制置使。九年,除龙卫四厢都指挥使。十年,充东京副留守,以顺昌战功拜鼎州观察使。寻除枢密都承旨。为秦桧所恶,出知荆南府。历知潭州、荆州。三十一年,除镇江都统制、京东河东招讨使。病重召还,三十二年卒,年六十五。有《清溪诗集》(《巽斋文集》卷八《清溪刘武忠诗集序》),已佚。事见《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下卷一○,《宋史》卷三六六有传。今录诗七首。
朝代:(宋)
刘锡,字自昭,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进士。宝祐间以奉议郎辟充沿海制置大使主管机宜文字。开庆元年(一二五九)添差通判镇江府。景定元年(一二六○)为国子监簿(《宋史》卷四五《理宗本纪》)。事见《宋元四明六志》卷八。今录诗二首。
朝代:(宋)
刘颖(一一三六~一二一三),字公实,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调溧阳主簿,教授全州。历知铅山、常熟县,签判潭州,入为太常寺主簿,迁太常丞。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提举浙西常平茶盐(《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一之一二八),迁提刑。历江西转运判官、淮东转运副使、淮东总领。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为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召为起居郎兼实录院检讨。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知平江府(《嘉泰会稽志》卷二)。嘉定元年(一二○八),以宝谟阁直学士致仕。六年卒,年七十八。事见《水心集》卷二○《宝谟阁直学士刘公墓志铭》,《宋史》卷四○四有传。
朝代:(宋)
刘嘉谟,明弘治《吴江志》次其人于宋末汪元量后,姑从之。今录诗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