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宋)
王洙(九九七~一○五七),字原叔(《隆平集》卷一四作源叔),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同上书),补庐州舒城尉。召为国子监直讲,迁史馆检讨,天章阁侍讲,同判太常寺。庆历中因预苏舜钦进奏院祠神会,贬知濠州,徙知襄、徐、亳州。召为史馆修撰、知制诰。至和元年(一○五四)为翰林学士。嘉祐二年卒,年六十一(《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一《翰林侍读讲学王公墓志铭》)。尝预修《崇文总目》、《国朝会要》,著杂文千余篇。今录诗五首。
朝代:(宋)
王洞,太祖开宝中任秘书丞,曾荐宋白(《宋史》卷四三九《宋白传》)。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知湖州,六年罢(清同治《湖州府志》卷五)。淳化三年(九九二)任侍御史(《宋会要辑稿》礼一四之七、礼二六之七)。
朝代:(宋)
王珉,字中玉,大名(今河北大名东北)人。素之后。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赐上舍出身。高宗绍兴十九年(一一四九),知吉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九)。二十四年,以宗正寺主簿任监察御史(同上书卷一六七)。二十五年,以右正言兼侍讲,后试礼部侍郎(同上书卷一六八)。二十六年,罢(同上书卷一七一),寓家信安。事见清嘉庆《西安县志》卷三九。今录诗二首。
朝代:(宋)
王珏,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以丞听小吏发愤读书,与兄琥同登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人名其里曰黄甲巷。官终屯田郎中(《嘉定赤城志》卷二、三三)。
朝代:(宋)
王祜(九二四~九八七),字景叔,一作叔子(《舆地纪胜》卷六九),按:祜或作祐,其字景叔,当系景慕西晋羊祜(叔子)之为人。百衲本《宋史》本传及卷二八二《王旦传》、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并作祜,石介《徂徕石先生文集》卷二《过魏东郊》诗亦云“投篇动范杲,落笔惊王祜”,故当作祜。大名莘(今属山东)人。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历魏县、南乐二令。入宋,拜监察御史,移知光州,迁殿中侍御史。太祖干德三年(九六五),知制诰。又加集贤院修撰,迁翰林学士(《东都事略》卷三○)。开宝二年(九六九)权知潞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徙知襄州,移潭州。太宗太平兴国初,知河中府。入为中书舍人,充史馆编修。雍熙四年十月,特拜兵部侍郎(同上书卷二八),月余卒,年六十四。《宋史》卷二六九有传。今录诗四首。
朝代:(宋)
张秉(九五二~一○一六),字孟节,歙州新安(今安徽歙县)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授将作监丞,通判宣州,迁监察御史。以荐得知郑州,召还,直昭文馆,迁右司谏。后擢知制诰。真宗即位,除左谏议大夫,历知颍、襄、河南、河阳、澶、滑、永兴军等州府,后转礼部侍郎,加枢密直学士,再知并州,徒相州。大中祥符九年卒,年六十五。《宋史》卷三○一、《新安文献志》卷九四有传。今录诗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