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 竹 难 书
罄竹难书
已阅 6451 次 |
喜欢 6019 次 ❤
释 义
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
出 处
《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例 句
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邹韬奋《抗战以来》
故 事
隋朝末年,炀帝杨广残暴统治,荒淫奢侈,大兴土木;又连年对外用兵,使百姓无法活下去,迫使他们揭竿而起,从而到处掀起农民起义。 在众多的农民起义军中,有一支是翟让领导的义军。它以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为根据地,称为瓦岗军。起义军中有许多是渔猎手,勇敢善战。翟让骁勇而有胆略,队伍很快发展到万余人。 早在炀帝大业九年(公元六一三年),越国公杨玄感就乘农民起义纷起的时候,起兵反隋,但不久即败死。他的手下李密,在失败后被捕,但在押送途中逃脱。大业十二年,他投奔瓦岗军,游说翟让联合附近各起义军,取得对隋军的作战胜利,从而取得了翟让的信任。次年,李密取得全军领导权,称魏公。 李密取得大权后,为了进一步联合各路起义军,以及吸引隋朝的文武官员来投奔他,便在进攻隋都洛阳的时候,发布了一篇讨伐炀帝的檄文(一种用以晓喻、征召、声讨等的文书),号召各方人士推翻隋朝的统治。檄文在历数炀帝残暴统治、祸国殃民的十大罪状之后写道:“用尽南山所有的竹子制成竹简,也写不完杨广的罪过;决出东海的水,也冲洗不清他的罪恶。” 翟让后被李密所杀,这对瓦岗军起了严重的破坏作用。大业十四年,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等缢杀。同年,李密入关降唐,但不久因反唐而被杀。
妙 语
对骄傲自大的李密,李渊投其所好,对其大说恭维之词,一方面说得李密是心花怒放,并解开防备之心;另一方面,又巧妙地掩盖住了自己的勃勃野心。真是一石二鸟!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想赢得好人缘,也要善于称赞、恭维他人。特别提醒一点,说恭维话时,最忌敷衍了事、不着边际,一定要充满真诚,发自肺腑。这样听者才会越听越舒服。
接 龙
- 罄竹难书 ➤
- 书生之见 ➔
- 见微知著 ➔
- 著作等身 ➔
- 身外之物 ➔
- 物尽其用 ➔
- 用兵如神 ➔
- 神施鬼设 ➔
- 设身处地 ➔
- 地久天长 ➔
- 长年累月 ➔
- 月露风云 ➔
- 云蒸霞蔚 ➔
- 蔚然成风 ➔
- 风雨同舟 ➔
- 舟中敌国 ➔
- 国色天姿 ➔
- 姿意妄为 ➔
- 为富不仁 ➔
- 仁浆义粟 ➔
- 粟红贯朽 ➔
- 朽木不雕 ➔
- 雕龙画凤 ➔
- 凤毛济美 ➔
- 美人迟暮 ➔
- 暮云春树 ➔
- 树大招风 ➔
- 风中之烛 ➔
- 烛照数计 ➔
- 计日程功 ➔
- 功行圆满 ➔
- 满腔热枕 ➔
- 枕戈待旦 ➔
- 旦夕之间 ➔
- 间不容发 ➔
- 发奸擿伏 ➔
- 伏低做小 ➔
- 小廉曲谨 ➔
- 谨毛失貌 ➔
- 貌似强大 ➔
- 大有人在 ➔
- 在所不惜 ➔
- 惜墨如金 ➔
- 金玉锦绣 ➔
- 绣花枕头 ➔
- 头疼脑热 ➔
- 热火朝天 ➔
- 天之骄子 ➔
- 子虚乌有 ➔
- 有备无患 ➔
- 患难与共 ➔
- 共枝别干 ➔
- 干卿底事 ➔
- 事以密成 ➔
- 成仁取义 ➔
- 义薄云天 ➔
- 天下太平 ➔
- 平易近人 ➔
- 人言啧啧 ➔
- 啧有烦言 ➔
- 言行不一 ➔
- 一尘不染 ➔
- 染翰成章 ➔
- 章决句断 ➔
- 断发文身 ➔
- 身心交病 ➔
- 病从口入 ➔
- 入门问讳 ➔
- 讳莫如深 ➔
- 深入人心 ➔
- 心灰意冷 ➔
- 冷暖自知 ➔
- 知己知彼 ➔
- 彼唱此和 ➔
- 和璧隋珠 ➔
- 珠沉玉碎 ➔
- 碎琼乱玉 ➔
- 玉卮无当 ➔
- 当头棒喝 ➔
- 喝西北风 ➔
- 风雨飘摇 ➔
- 摇唇鼓舌 ➔
- 舌锋如火 ➔
- 火上弄冰 ➔
- 冰雪聪明 ➔
- 明眸皓齿 ➔
- 齿牙馀论 ➔
- 论功行赏 ➔
- 赏心悦目 ➔
- 目空一切 ➔
- 切肤之痛 ➔
- 痛心疾首 ➔
- 首屈一指 ➔
- 指鸡骂狗 ➔
- 狗血喷头 ➔
- 头没杯案 ➔
- 案牍劳形 ➔
- 形枉影曲 ➔
- 曲尽其妙 ➔
- 妙手空空 ➔
- 空前绝后 ➔
- 后继无人 ➔
- 人心如面 ➔
- 面红耳赤 ➔
- 赤胆忠心 ➔
- 心回意转 ➔
- 转弯抹角 ➔
- 角户分门 ➔
- 门当户对 ➔
- 更多接龙 ➤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