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棺材利息
有一年,瘟疫流行,人们常常早晨得病晚上就死,很多家庭仓促之间往往来不及办理丧事。某甲染疫死亡后,家人去购买棺木,苦于没有好的,只好去某富翁家商借他的好棺木,答应事后照样归还一具。富翁不肯。家人忽然想到这个富翁平素喜欢重利盘剥他人,于是说:“您的棺木如肯借我,来日归还时,除照样送上大棺木外,还添加小棺材二、三具作为利息,好吗?” -
苏空头
一人初往苏州,或教之曰:“吴人惯扯空头,若去买货;他讨二两,只好还一两。就是与人讲话,他说两句,也只好听一句。”其人至苏,先以买货之法,行之果验。后遇一人,问其姓,答曰:“姓陆。”其人曰:“定是三老官了。”又问:“住房几间?”曰:“五间。”其人曰:“原来是两间一披。”又问:“宅上还有何人?”曰:“只房下一个。”其人背曰:“原还是与人合的。” -
金鱼脱逃
金鱼在水里穿游,鱼见了急忙逃避,告诉同类说:“刚才凫游而来的,是做大官的吗?它身上的文彩,怎么这样显亮啊!它的仪容,怎么这样威严啊!而且,两眼突出,好像发怒的样子,我们还是快些回避吧。”于是便伏藏在一角,不敢动弹。可是金鱼照样穿游在水藻之间,毫无离开的意思。没有多久,蟛蜞游来,伸出双螯钳住金鱼的尾巴,金鱼竭力挣扎摆脱,仓皇逃走。鱼惊奇地说:“想不到这么一个威严显赫的大官,竟害怕这种横行不法的小妖魔?” -
上路来
一老翁勉力行房,阳瘦不能进。舞弄既久,不觉鼻涕横流,因叹曰:“我说为何这等干涩,原来打从上路出来了。” -
藏放榆钱
一个叫化子拿了破筐子到榆树下,拾取了许多“榆钱”(榆荚,形状像钱)而去。过了一会,又来取。看见的人很奇怪,暗暗跟踪他,原来他在深山里挖了一个洞放榆钱。便问道:“你藏了榆钱有啥用?”叫化子说:“这是钱嘛,所以放在石洞内藏起来。”人们怀疑他有神经病,谁知他却笑道:“世上的守财奴,总是挖洞藏着有用的钱不用,甘心情愿刻薄自己,却自以为是大富翁,这跟我藏榆钱有什么两样,你们对守财奴不觉得奇怪,反而嘲笑我,这是为啥呀?” -
吃屁
酒席间有人撒屁者,众人互相推卸。内一人曰:“列位请各饮一杯,待小弟说了罢。”众饮讫,其人曰:“此屁实系小弟撤的。”众人不服,曰:“为何你撤了屁,倒要我们众人吃!” -
合伙做酒
甲乙谋合本做酒,甲谓乙曰:“汝出米,我出水。”乙曰:“米若我的,如何算帐?”甲曰:“我决不亏心。到酒熟时,只逼还我这些水罢了,其馀多是你的。” -
歪戴帽子
元时,胡石塘应聘入京,元世祖忽必烈召见。胡石塘头戴棕皮编织的帽子,稍有歪斜,忽必烈问他所学的是什么,胡石塘答道:“治国平天下之学。”忽必烈笑道:“自家的一顶帽子尚不端正,又怎能平天下呢?”于是就不用他。 -
终身遗恨
北齐库狄伏连,官至大将军,但很鄙吝。一次妻子大病,他也不给钱看。后来,妻子私下里取了百钱抓药。伏连察觉后,为这事遗恨终身,认为自己太麻痹了,是一次大损失。 -
颠倒阴阳
闽中一个医生姓阴,他妻子叫阳氏,人们笑称他们是“颠倒阴阳”,又戏称他们的儿子叫“阴阳生”。 -
半字不值
一监生妻谓其孤陋寡闻,使劝读书。问:“读书有甚好处?”妻曰:“一字值千金,如何无益?”生答曰:“难道我此身,半个字也不值?” -
不识书礼
海滨有个平庸的书生,因家事告状,见县官时冒称是名儒弟子。县官看他礼仪极差,就斥责说:“你既为儒门弟子,为何不识礼?”这人说:“我生长在海滨,岂会连“鲤”都不识?鲤有北斗七星,信奉道教的人忌食。”县官说:“我讲书中之礼,谁问你鲤鱼了!”生气地要鞭打书生。书生又认“书”为“须”,急忙辩解说:“大人搞错了,有须的是鲇鱼,不是鲤鱼啊!” -
戏改杜诗
有老妓年逾耳顺,犹强施膏沐,以媚少年。恐露白发,伪作良家妆束,以冠覆之。俗眼不辨,竟有为其所惑者。有名士于席间谈及,戏改杜诗一首,以嘲之云:“老去千秋强不宽,兴来今夜尽君欢。羞将短发还桃鬓,笑学良家也带冠。阴水似从千涧落,金莲高耸两峰寒。明年此际知谁在,醉抱鸡巴仔细看。”一时绝倒。亦凡主页 -
真龙天子
乡村老学究阅读《幼学故事琼林》(清代程允升编,私塾启蒙教材),见到“龙为百虫之长”的句子,便深信不疑。有个明白事理的读书人说:“龙这个东西,没有事实可供查考,恐怕不能相信”。古往今来虽有这种说法,可从来没人见过。这是古人的寓言罢了。”村学究争辩道:“它是虫类的首领,自然尊贵,不容易见人,也不会轻易地让人看见。譬如真龙天子——皇帝,是天下百姓的首领,也是不肯轻易见人,人也不能轻易看见他,就是你我两人都未曾见过皇帝。难道北京的皇帝,也是没有事实可供查考,是古人的寓言么?”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