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劾本
一辽东武职,素不识字。一日被论,使人念劾本云:“所当革任回卫者也。”因痛哭曰:“‘革任回卫’还是小事,这‘者也’二字,怎么当得起!” -
填补空白
南京守备太监(起监军作用)叫高隆,有人向他献了幅名画,名画上方有一空白地方。高隆不懂此处的意境,指着空白说:“好!好!还可在此再添画一个‘三战吕布’。” -
门客避讳
五代时冯瀛王门客讲《道德》首章时,有两句为“道可道,非常道”。而“道”字正好为冯名,门客怕冒犯,讲解时就说:“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 -
摸一把
妇人门首买菜,问:“几个钱一把?”卖者说:“实价三个钱两把。”妇还两个钱三把,卖者云:“不指望我来摸娘娘一把,娘娘倒想要摸我一把,讨我这样便宜。” -
武弃夜巡
一武弃夜巡,有犯夜者,自称书生会课归迟。武弃曰:“既是书生,且考你一考。”生请题,武弃思之不得,喝曰:“造化了你的,今夜幸而没有题目。” -
扛抬鼻头
吴下(现苏州)称奴仆叫“鼻头”。嘉靖年间,王氏有个奴仆叫吴一郎,偶然暴富,用钱买得一个官职,目空一切,骄横异常。一天,他乘坐四人扛抬的轿子赴宴,举人张伯起很厌恶吴一郎的嚣张气势,编了个“关白”故事来挖苦吴一郎。张伯起对吴一郎说:“最近听说关白已经拎捉到了。”吴一郎询问详情,张伯起说:“关白本是一个怪物,身长几十丈,腰有百围粗,斩下它的头,也有几千斤重。”吴一郎说:“哪会有这事呢?”张伯起说:“就是一个鼻头也要用四个人扛抬才行。” -
只管剥皮
隋朝的张荣跟朋友在一起聚会,讲定各自嘲说。有一人先嘲道:“嘲。抽你皮作马鞭梢。”张荣即续嘲:“嘲,剥你皮作被袋。”旁人问张荣:“所嘲为何不同韵?”张荣说:“只管剥皮多少,哪还管它同韵不同韵!” -
路人讲学
两人在路上互骂,“你欺心!”“你没天理!”某先生听了对学生说:“你听这两人讲学讲得多好啊!”学生不理解地说:“他俩是在对骂,怎么说是讲学呢?”先生说:“你们听见吗?这两个人一会儿说‘天理’,一会儿说‘心’,不是讲学是什么呢?”学生还不懂,又问:“既然讲学,何必骂得脸红脖子粗呢?”先生说:“你看如今讲学的人,哪一个是言行一致的呢?” -
田上见鸡
一富人有余田数亩、租与张三者种,每亩索鸡一只。张三将鸡藏于背后,天主遂作吟哦之声曰:“此田不与张三种。”张三忙将鸡献出,田主又吟曰:“不与张三却与谁?”张三曰:“初间不与我,后又与我,何也?”田主曰:“初乃无稽(鸡)之谈,后乃见机(鸡)而作也。” -
制衣奥妙
明朝嘉靖年间,北京有个裁缝,远近闻名,因为他做的衣服,长短宽窄没有不称身的。曾经有个御史叫他裁制圆领衣服,裁缝便跪问御史进入官府的资历,御史说:“做衣服问这个干啥?”裁缝答道:“刚开始担任要职,意气高昂,身体总是微微上仰,衣服就应该前长后短;过了一阵,意气渐渐平稳,衣服就要前后一样;等到任职较长又要升迁时,他心里谦虚自守,身姿就要微微下俯,衣服就应当前短后长。因此,如不晓得做官的资历,做的衣服就不能称身。” -
做不出
租户连年欠租,每推田瘦做不出米来。士怒曰:“明年待我自种,看是如何?”租户曰:“凭相公拼着命去种,到底是做不出的。” -
好酒
父子扛酒一坛,因路滑打碎,其父大怒。其子伏地大饮,抬头向父曰:“难道你还要等菜吗?”——(清)陈皋谟辑《笑倒》 -
吃肉聪明
艾子家旁,住的都是齐国的普通百姓。一个说:“我和齐国的公卿,同样都是人,为什么人家聪明,我不聪明呢?”另一个说:“他们平常天天吃肉,所以聪明;我们平常天天吃粗菜淡饭,所以不聪明。”有人不信此话,就和他们打赌,买来了肉让他们吃。几天后,两人都说真的聪明了。一个说:“吃肉后,我明白了许多道里,比如,人的脚掌为什么向前呢?就是因为怕被后面的人踩着。”另一个说:“我也明白了许多事。我觉得人的鼻子向下是很合理的,假如向上,下雨时不就要灌进水了?”艾子感叹他说:“我看他们原来还算明白,现在吃肉反倒吃蠢了。” -
父母何物
某公任一县童子试卷监阅。卷题取四书上一句“父母在”。内有一卷,破题为:“夫父母,何物也?”公大笑,批文其上:“父,阳物也;母,阴物也;阴阳不和生你这怪物也。”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