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人物资料
  • 李弥逊

    李弥逊 【查看详情】

    朝代:(宋)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叶清臣

    叶清臣 【查看详情】

    朝代:(宋)

    叶清臣(1000─1049) 北宋名臣。字道卿,长洲人(今苏州市)。天圣二年(1024)榜眼。历任光禄寺丞、集贤校理,迁太常丞,进直史馆。论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事,为仁宗采纳,仲淹等得近徙。同修起居注,权三司使。知永兴军时,修复三白渠,溉田六千顷,实绩显著,后人称颂。著作今存《述煮茶小品》等。皇祐元年卒,年五十(一作四十七)。《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 晁冲之

    晁冲之 【查看详情】

    朝代:(宋)

    晁冲之,宋代江西派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叔用,早年字用道。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早年师从陈师道。绍圣(1094~1097)初,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 洪适

    洪适 【查看详情】

    朝代:(宋)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 秦观

    秦观 【查看详情】

    朝代:(宋)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风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呈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辞,喜读兵家书。见苏轼于徐,作《黄楼赋》,轼以为有屈、宋才,勉以应举。元丰八年(1085)登进士第。元初,除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初,坐党籍,削秩,监处州酒税。徙郴州、又徙雷州。徽宗朝,赦还,至藤州卒。其词清丽和婉,深有情致,多写男女情爱,亦有感伤身世之作。代表作有《满庭芳》(山抹微云)、《踏莎行》(雾失楼台)、《八六子》(倚危亭)、《鹊桥仙》(纤云弄巧)等。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主要作品有: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踏莎行(雾失楼台)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水龙吟(小楼连远横空)八六子(倚危亭)满庭芳(山抹微云)千秋岁(水边沙外)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 仲殊

    仲殊 【查看详情】

    朝代:(宋)

    北宋僧人、词人。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本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曾应进士科考试。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称他为僧挥。他与苏轼往来甚厚。徽宗崇宁年间自缢而死。
  • 李清照

    李清照 【查看详情】

    朝代:(宋)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李格非之女,赵明诚妻。与夫共事金石研究。建炎三年(1129),夫卒。清照流寓越州、杭州,晚居金华。其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多写离别相思之情,后期于身世悲慨中寄寓亡国之恸。词风婉约,偶有豪放之致,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浅近。论词崇尚典雅、情致、协律,有《词论》一篇,提倡“词别是一家”之说。代表作有《如梦令》、《凤凰台上忆吹箫》、《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等。亦能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主要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声声慢(寻寻觅觅)点绛唇(寂寞深闺)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忆秦娥(临高阁)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满庭芳(小阁藏春)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长寿乐(南昌生日)行香子(天与秋光)念奴娇・春情(萧条庭院)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好事近(风定落花深)临江仙・梅(庭院深深深几许)多丽・咏白菊(小楼寒)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行香子・七夕(草际鸣蛩)点绛唇(蹴罢秋千)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永遇乐(落日熔金)
  • 欧阳修

    欧阳修 【查看详情】

    朝代:(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 》,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累擢知制造、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力主“明道”、“致用”,反对论卑气弱、艰涩险怪的时文和风靡诗坛的“西昆体”,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诗、词均有成就。著有《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六一词》。他的词基本上沿袭晚唐五代馀风,抒情委婉深致,写景清新明丽,亦有少数篇章风主要作品有: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踏莎行(候馆梅残)南歌子(凤髻金泥带)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玉楼春(樽前拟把归期说)鹤冲天(梅谢粉)少年游(阑干十二独凭春)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浪淘沙(把酒祝东风)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临江仙(池外轻雷池上雨)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生查子(去年元夜时)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 陈纪

    陈纪 【查看详情】

    朝代:(宋)

    陈纪(1254—1345),字景元,号淡轩,一号陵交,东莞(今属广东)人。南宋末年诗人、词人。领咸淳九年(1273年)乡荐,咸淳九年(1273年)与兄陈庚同登进士,官通直郎。宋亡后,不仕,与赵必襐、赵时清等隐于乡中,诗酒酬唱。
  • 王沂孙

    王沂孙 【查看详情】

    朝代:(宋)

    王沂孙:(约1230~约1291),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家住玉笥山,亦号玉笥山人,南宋会稽人。善文词,广交游,同代周密称其“结客千金,醉春双玉”(《踏莎行・题中仙词卷》)。元兵入会稽,杨琏真珈掘宋帝六陵,沂孙与唐珏、周密等结吟社,赋《乐府补题》,托意莲、蝉诸物,寄托亡国之恸。元世祖至元(1271~1294)中,一度出为庆元路学正。晚年往来杭州、绍兴间。工词,风格接近周邦彦,含蓄深婉,如《花犯・苔梅》之类。其清峭处,又颇似姜夔,张炎说他“琢语峭拔,有白石意度”。尤以咏物为工,代表作有《齐天乐・蝉》、《水龙吟・白莲》等,皆善于体会物象以寄托感慨。其词章法缜密,是一位有显著艺术个性的词家。词集《碧山乐府》,一称《花外集》,收词60余首。(?-约1289)字圣与,号碧山、中仙、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入元,任庆元路(治所在今浙江鄞县)学正。词多咏物,间寓家国之恸。有《花外集》(一名《碧山乐府》)。主要作品有:眉妩(渐新痕悬柳)水龙吟(晓霜初著青林)齐天乐(一襟馀恨宫魂断)高阳台(残雪庭阴)长亭怨慢(泛孤艇)
7 8 9 10 11 12 13 >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
世界艺术
海上维纳斯
文玩手办
影相集珍
  • 商代青铜器鸮卣
  • 精品猴面古玉饰
  • 上古雕纹玉环
  • 银错金飞禽走兽雕画镜
  • 母子象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