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 面 之 交
半面之交
已阅 6444 次 |
喜欢 5996 次 ❤
释 义
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
出 处
晋·袁彦伯《三国名人序赞》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
谓只见过一面的交往。言即交情不深。晋·袁彦伯《三国名人序赞》:“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二回:“我与道友未~,此语从何而来。”
例 句
我与道友未~,此语从何而来。★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二回
故 事
在我国历史上也记载着某个方面有奇异功能的人。东汉时期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南)人应奉就是其中的一个。 应奉在汉献帝时是一个很有学问的名家。他少年时就很聪明,读书可以五行并下。他写的《感骚》三十篇,数万余言,都是当时很有影响的著作。应奉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当然主要是由于他从小很用功读书,同时也由于他有非凡的记忆力,凡是他读过的书,看到过的东西或经历过的事情,都能牢牢地记住。据说有一次应奉随太守去到一些县里检查司法方面的工作,回来的时候,太守向他问起一路的见闻,应奉能把所到之处,接触过的人的姓名、外貌,无一遗漏地讲出来。在座的人无不惊奇。 还有一次,那是在应奉二十岁的时候,有一天去彭城(今江苏徐州)拜访当地的行政官员袁贺。正巧袁贺出门去了,袁家的两扇大门关得紧紧的。应奉正想转身回去,恰好袁贺家里有个车匠把大门开了条缝,露出半个面孔看了应奉一眼,就又把门关上了。可是事隔几十年之后,有一次应奉在路上碰到这个车匠,一眼就认出他来,并主动同他打招呼。面对这个陌生人,车匠很惊奇,经过应奉一番解释,车匠才明白数十年前曾和他见过半面。 后来人们常以“半面之交”或“一面之交”,来形容互相交往很少。
接 龙
- 半面之交 ➤
- 交头接耳 ➔
- 耳食之谈 ➔
- 谈笑自若 ➔
- 若有所失 ➔
- 失张失智 ➔
- 智勇双全 ➔
- 全军覆灭 ➔
- 灭此朝食 ➔
- 食日万钱 ➔
- 钱可通神 ➔
- 神差鬼使 ➔
- 使贪使愚 ➔
- 愚昧无知 ➔
- 知小谋大 ➔
- 大公无私 ➔
- 私心杂念 ➔
- 念念不忘 ➔
- 忘乎所以 ➔
- 以古非今 ➔
- 今非昔比 ➔
- 比肩继踵 ➔
- 踵决肘见 ➔
- 见仁见智 ➔
- 智圆行方 ➔
- 方便之门 ➔
- 门到户说 ➔
- 说黄道黑 ➔
- 黑更半夜 ➔
- 夜郎自大 ➔
- 大言不惭 ➔
- 惭凫企鹤 ➔
- 鹤发鸡皮 ➔
- 皮里春秋 ➔
- 秋高气爽 ➔
- 爽然若失 ➔
- 失惊打怪 ➔
- 怪诞不经 ➔
- 经久不息 ➔
- 息息相通 ➔
- 通力合作 ➔
- 作威作福 ➔
- 福无双至 ➔
- 至高无上 ➔
- 上下交困 ➔
- 困兽犹斗 ➔
- 斗转星移 ➔
- 移天易日 ➔
- 日上三竿 ➔
- 竿头直上 ➔
- 上下一心 ➔
- 心灰意冷 ➔
- 冷暖自知 ➔
- 知难而退 ➔
- 退如山移 ➔
- 移山倒海 ➔
- 海枯石烂 ➔
- 烂若披锦 ➔
- 锦心绣口 ➔
- 口蜜腹剑 ➔
- 剑拔弩张 ➔
- 张冠李戴 ➔
- 戴月披星 ➔
- 星罗棋布 ➔
- 布鼓雷门 ➔
- 门庭若市 ➔
- 市井之徒 ➔
- 徒劳无功 ➔
- 功行圆满 ➔
- 满面春风 ➔
- 风雨同舟 ➔
- 舟中敌国 ➔
- 国士无双 ➔
- 双宿双飞 ➔
- 飞蛾投火 ➔
- 火上浇油 ➔
- 油腔滑调 ➔
- 调嘴学舌 ➔
- 舌锋如火 ➔
- 火烧火燎 ➔
- 燎原烈火 ➔
- 火海刀山 ➔
- 山盟海誓 ➔
- 誓死不二 ➔
- 二心两意 ➔
- 意气用事 ➔
- 事半功倍 ➔
- 倍日并行 ➔
- 行动坐卧 ➔
- 卧薪尝胆 ➔
- 胆大心细 ➔
- 细枝末节 ➔
- 节用裕民 ➔
- 民富国强 ➔
- 强作解人 ➔
- 人存政举 ➔
- 举足轻重 ➔
- 重蹈覆辙 ➔
- 辙乱旗靡 ➔
- 靡靡之音 ➔
- 音容笑貌 ➔
- 貌合神离 ➔
- 离心离德 ➔
- 德高望重 ➔
- 重温旧梦 ➔
- 梦寐以求 ➔
- 求全之毁 ➔
- 毁家纾难 ➔
- 难言之隐 ➔
- 更多接龙 ➤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