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妪 能 解
老妪能解
已阅 6396 次 |
喜欢 6190 次 ❤
释 义
妪老年妇女。相传唐朝诗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诗就念给老年妇女听,不懂就改,力求做到她们能懂。形容诗文明白易懂。
出 处
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例 句
居易急求人知,意陈于词,遂令~。★清·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
故 事
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生前曾多次整理自己的诗作。他在《白氏集后记》中说,自己的诗文有七十五卷,大小诗共三千八百四十首。在唐代诗人中,他诗作的数量可算是名列前茅了。白居易字乐天,青年时代家境贫寒,对社会主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八岁那年中进土,又经过一次考试,当了一名小官。后来官当得大了,可是因得罪了权贵,被贬到江州当司马,最后,他官至刑部尚书。白居易认为诗必须便于世人理解和记忆。所以,他总是使自己的作品风格和语言深入浅出,平易通俗,让人们乐于接受。据说,他的新诗要让老妇人也能理解。者妇人说理解了,他才定稿抄录出去;老妇人说不理解,他就进行修改,直到老妇人说理解了方才罢休。一次,他家的老保姆向他讲述了一个她亲眼看到的一件事:一天她上街,听见有人在凄凄惨惨地哭泣,便急忙走上前去。只见一个衣着朴素的妇女抱着两个孩子;身旁一辆马车上,有位将军模佯的人紧锁着浓眉。那将军对家丁低声说了几句话后,家丁便从妇女环里强行夺走了孩子。那两个孩子哭喊着妈妈,妇女肝肠寸断地叫喊着孩子的名字。随着一声鞭响,马车带着哭喊妈妈的两个孩子远去,那妇女边追边喊,最后哭倒在车轮扬起的尘埃里。老保姆和几个路上的人,赶紧上前搀扶起妇女。经过询问才知道,马车里是她当大将军的丈夫,新近因破敌有功,得到朝廷赏赐的二百万钱,于是在洛阳新娶了一个妙龄歌女,而抛弃了自己的结发妻子;刚才是夺走了她的两个孩子。白居易根据这一活生生的事实,写成著名的诗篇《母别子》。写完后,白居易对老保姆说:“这类诗,如果街市上的人听不明白它的意思,那末写了也没有意思。我且读给你听听。”说罢,他将诗缓缓地念了一遍。老保姆一边听一边点头,竟然全听懂了,白居易这才定稿。
接 龙
- 老妪能解 ➤
- 解甲归田 ➔
- 田月桑时 ➔
- 时不再来 ➔
- 来者可追 ➔
- 追本穷源 ➔
- 源源不绝 ➔
- 绝妙好辞 ➔
- 辞不获命 ➔
- 命词遣意 ➔
- 意在言外 ➔
- 外圆内方 ➔
- 方枘圆凿 ➔
- 凿壁偷光 ➔
- 光阴似箭 ➔
- 箭在弦上 ➔
- 上雨旁风 ➔
- 风烛残年 ➔
- 年高望重 ➔
- 重见天日 ➔
- 日暮途远 ➔
- 远交近攻 ➔
- 攻其无备 ➔
- 备多力分 ➔
- 分庭抗礼 ➔
- 礼让为国 ➔
- 国色天姿 ➔
- 姿意妄为 ➔
- 为富不仁 ➔
- 仁至义尽 ➔
- 尽忠报国 ➔
- 国色天香 ➔
- 香火因缘 ➔
- 缘木求鱼 ➔
- 鱼贯而入 ➔
- 入不敷出 ➔
- 出奇制胜 ➔
- 胜任愉快 ➔
- 快马加鞭 ➔
- 鞭长莫及 ➔
- 及瓜而代 ➔
- 代人说项 ➔
- 项背相望 ➔
- 望门投止 ➔
- 止戈散马 ➔
- 马鹿异形 ➔
- 形影相随 ➔
- 随才器使 ➔
- 使臂使指 ➔
- 指鸡骂狗 ➔
- 狗血喷头 ➔
- 头疼脑热 ➔
- 热火朝天 ➔
- 天翻地覆 ➔
- 覆水难收 ➔
- 收离聚散 ➔
- 散兵游勇 ➔
- 勇猛精进 ➔
- 进寸退尺 ➔
- 尺寸可取 ➔
- 取巧图便 ➔
- 便宜行事 ➔
- 事出有因 ➔
- 因噎废食 ➔
- 食古不化 ➔
- 化为乌有 ➔
- 有备无患 ➔
- 患得患失 ➔
- 失惊打怪 ➔
- 怪诞不经 ➔
- 经久不息 ➔
- 息息相通 ➔
- 通宵达旦 ➔
- 旦夕之间 ➔
- 间不容发 ➔
- 发愤图强 ➔
- 强作解人 ➔
- 人琴俱亡 ➔
- 亡羊补牢 ➔
- 牢不可破 ➔
- 破颜微笑 ➔
- 笑里藏刀 ➔
- 刀山火海 ➔
- 海立云垂 ➔
- 垂涎欲滴 ➔
- 滴水穿石 ➔
- 石沉大海 ➔
- 海外奇谈 ➔
- 谈笑自若 ➔
- 若即若离 ➔
- 离弦走板 ➔
- 板上钉钉 ➔
- 钉嘴铁舌 ➔
- 舌锋如火 ➔
- 火海刀山 ➔
- 山盟海誓 ➔
- 誓死不二 ➔
- 二心两意 ➔
- 意马心猿 ➔
- 猿猴取月 ➔
- 月白风清 ➔
- 清心寡欲 ➔
- 欲罢不能 ➔
- 能工巧匠 ➔
- 匠心独运 ➔
- 运用自如 ➔
- 如花似锦 ➔
- 锦心绣口 ➔
- 口讲指画 ➔
- 更多接龙 ➤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