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

qiū zhī

一丘之貉

释 义
    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常用来形容臭味相投的人(含讥讽鄙视之意);有时也用来比喻彼此属于同一种类或层级(具否定意味)。丘,四边高,中央低的土堆;貉,一种状似狐狸的野兽。毛黄褐色,深厚而温滑,可做皮袍。
出 处
    《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同一山丘上的貉。喻同类无所差别。今用于贬义。丘,亦作“邱”。
例 句
    否塞晦盲,真若~。★严复《救亡决论》
故 事
    汉朝汉宣帝时,有个很有名的人叫杨恽,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的丞相,母亲是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儿。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养,少年时在朝廷中的名气就很大,因为向汉宣帝举发大将霍光谋反,被封为平通侯。汉朝当时的社会贿赂风气很严重,有钱人用钱行贿,可以到处玩乐,没钱贿赂的人就要一年到头辛苦地工作。因此他大力革除了这些弊病,整顿了朝廷的不良风气,获得人们的称赞。他自认为功劳很高,有时目中无人,得罪了太仆戴长乐。有一次,杨恽听说匈奴的首领单于被人杀了,便说:这是不明是非的君王,忠心的臣子提议的治国策略不用,却听信小人的谗言,杀害忠良,结果性命不保,国家灭亡。秦朝如果不是因为这样,也许现在还存在,而不会被汉朝代替。自古以来,各朝代的君王都是如此,喜欢听信小人的谗言,就像从同一个山丘里出产的貉,没有什么差别。这话传到长乐的耳里,他连忙向汉宣帝报告,宣帝听到杨恽把自己和历代君王比作一丘之貉感到非常震怒,再加上长乐又说了许多杨恽对宣帝不满的坏话,因此就下令革去杨恽的官职。后来一丘之貉用来比喻那些臭气相投、不务正业的人。
妙 语
    杨恽着实让我们领略了一把“言辞”的威力。正所谓“一句话天堂,一句话地狱。”杨恽在朝廷中崭露头角,“嘴巴”功不可没;然而,他被免职查办,“嘴巴”却也难逃其咎。生活中,守好自己的嘴巴,把话说得严谨一点,为自己辩护得周到一点,终究不是什么坏事情。谨记一句话:“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接 龙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
世界艺术
维多利亚女王加冕
文玩手办
影相集珍
  • 飞天神马金带
  • 母子象尊
  • 鎏金卧犬兽雕
  • 明清雕字古玉
  • 青铜飞天神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