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士谔
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已阅 24152 次 |
喜欢 2236 次 ❤
更 多
思想追求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籍贯考证
河南洛阳是羊氏一处世居地。曹魏、西晋及北魏均于洛阳建都,羊氏出仕者皆尝居此。晋初羊祜更赐葬地于洛阳。由是之故,一部分羊姓子孙遂定居于此城。据《羊祉墓志》记载:北魏羊氏居宅建于洛阳城之徽文里。隋代羊玮、羊本等人卒后都归葬洛阳,说明当时羊族已多视洛阳为故乡。唐代诗人羊士谔,虽题署乡贯为“泰山”,但实居洛阳,他尝作有《过三乡望女几山早岁有卜筑之志》诗,其欲卜居之女几山,即去洛阳不远(今属河南宜阳)。根据江苏淮安《羊宗史志》的记载:洛阳羊氏的世居在“洛阳县东安乐乡”,淮安羊氏便系出于洛阳。除了汝、洛两支,南阳(今河南南阳)羊姓也颇有声名。评价
擅长委婉含蓄地表达女子情怀,如献衷心: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闭小楼深阁,春景重重。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情未已,信曾通,满衣犹自染檀红。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如此间景间情,曲曲折折、层层深入地揭示人物惜春怨别的内心感受。重视歌词的形式,也重视歌词的内容,只是他认为,曲子词主要是为上层社会游乐歌唱用资羽盖之欢的,词是艳曲,而文人词又不同于民间词。这种主张有进步意义,也有局限,但它却代表着部分词人的看法,他们的创作实践也与此基本一致。-
故里心期奈别何,手移芳树忆庭柯。 东皋黍熟君应醉,梨叶初红白露多。
-
才子长沙暂左迁,能将意气慰当年。 至今犹有东山妓,长使歌诗被管弦。
-
南郭东风赏杏坛,几株芳树昨留欢。却忆落花飘绮席, 忽惊如实满雕盘。蛾眉半敛千金薄,鷤鴂初鸣百草阑。 志士古来悲节换,美人啼鸟亦长叹。
-
百雉层城上将坛,列营西照雪峰寒。文章立事须铭鼎, 谈笑论功耻据鞍。草檄清油推健笔,曳裾黄阁耸危冠。 双金未比三千字,负弩空惭知者难。
-
珠履行台拥附蝉,外郎高步似神仙。陈词今见唐风盛, 从事遥瞻卫国贤。掷地好词凌彩笔,浣花春水腻鱼笺。 东山芳意须同赏,子看囊盛几日传。
-
宁辞旧路驾朱轓,重使疲人感汉恩。 今日鸣驺到嶓峡,还胜博望至河源。
-
结缆兰香渚,柴车上连冈。晏温值初霁,去绕山河长。 献岁冰雪尽,细泉生路傍。行披烟杉入,激涧横石梁。 层阁表精庐,飞甍切云翔。冲襟得高步,清眺极远方。 潭嶂积佳气,荑英多早芳。具观泽国秀,重使春心伤。 念遵烦促途,荣利骛隙光。勉君脱冠意,共匿无何乡。
-
独访山家歇还涉,茅屋斜连隔松叶。 主人闻语未开门,绕篱野菜飞黄蝶。
-
登高何处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 惟有楼中好山色,稻畦残水入秋池。
-
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 曾作江南步从事,秋来还复忆鲈鱼。 曲水三春弄彩毫,樟亭八月又观涛。 金罍几醉乌程酒,鹤舫闲吟把蟹螯。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