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舍之利
张虞钊镇守沧州时,搜刮百姓很厉害。有次他问一禅僧说:“舍利(为“佛骨”的梵文译音)是怎样的?”这禅憎早知张虞钊唯利是图,存心讥笑他,便故意曲解说:“舍利的意思是:有剩余的房子就租给别人住,这样就得到了房舍之利。” -
偶得妙句
唐代诗人周林作诗,在旷野苦苦构思,碰到一个樵夫,周急忙揪住他叫道:“我得到啦!”那樵夫大吃一惊,挣脱手臂就跑,周林却慢慢地说:“妙诗,妙诗!”原来他在构想一首《古墓诗》,正为结尾两句犯难,偶而碰见樵夫,灵感一动,吟道:“子孙何处闲为客,松柏被人伐作薪。” -
痴子对话
两个痴子面对面坐着烘火取暖,甲不小心把脚插入炉中烧得焦烂,便埋怨乙道:“你怎么不提醒我一声?”乙回答:“火烧你,我怎么会知道?”甲发怒道:“难道火烧人,你臭味都闻不到?!” -
淡酒
有人宴客用淡酒者,客向主人索刀。主问曰:“要他何用?”曰:“欲杀此壶。”又问:“壶何可杀?”答曰:“杀了他,解解水气。” -
整嫂裙
一嫂前行而裙夹于臀缝内者,叔从后拽整之。嫂顾见,疑其调戏也,遂大怒。叔躬身曰:“嫂嫂请息怒,待愚叔依旧与你塞进去,你再夹紧何如?” -
棹面响
一人方陪客,偶撒一屁。自觉愧甚,欲掩饰之,乃假将指头擦桌面作响声。客曰:“还是第一声像得紧。” -
讼奸
有妇诉官云:“往井间汲水,被人从后淫污。”官曰:“汝那时何不立起?”答曰:“若立起,恐脱了出来耳。” -
菩萨闭眼
民间迷信风俗,认为阴历七月最后一天是地藏王生日。还说七月如遇大月,有三十日,地藏王要张开眼睛。如逢小月,地藏王就不睁眼。有一年七月正碰上大月,有人问:“地藏王为啥不肯张眼睛?”喜欢说笑话的人答道:“你看世上的人,所作所为的事,哪一件是看得上眼的?所以菩萨他干脆不如闭上眼睛干净。所谓眼不见心不烦,正是如此。” -
件件熟
帮闲人除夜与妻同饭,忽然笑曰:“我想一生止受用得一个‘熟’字。你看大老官,那个不熟?私窠小娘,那个不熟?游船上,那个不熟?戏子歌童,那个不熟?萧管唱曲的朋友,那个不熟?”话未毕,妻忽大恸。其人间故,曰:“天杀的!你既件件皆热,如何我这件过年布衫,偏不替我赎。” -
吹叭喇
乐人夜归,路见偷儿挖一壁洞,戏将叭喇插入吹起。内惊觉追赶,遇贼问云:“你曾见吹叭喇的么?” -
改崔灏诗
明朝时,京城的士大夫在冬天都用貂皮做成套子,套在帽子上御寒,称做“帽套”。一天,某官骑马去拜访朋友,有个骑马的人经过他旁边,顺手抢去帽套。第二天,某官去办公,将情况告诉同僚。有人就改写了崔灏的登黄鹤楼诗赠送给他:“昔人已偷帽套去,此地空余帽套头。帽套一去不复返,此头千载空悠悠。”众人大笑。 -
标题:敏感的话题
小李:「听说我们这边的统一食品公司到对岸设厂遇到层层阻碍,敢情是对方蓄意刁难,公报私仇?」小陈:「因为那座工厂的名字势必要叫做『台湾统一大陆厂』,这,这不是自己找难看吗?」 -
准再出恭
村子里一个农民不懂得礼节,竟然在孔庙前出恭(大便),殿堂的教书先生揪住他,扭他到县衙去问罪。县官审问道:“你为什么用赃物去污辱孔圣人?”农民说:“今天过路,一时内急,熬不住了,并不是有意要触犯圣人。”县官问:“你愿挨打还是受罚?”农民怕打,便说:“小人愿罚。”县官说:“要罚交1两5钱银子,当堂交出。”农民拿出一块银子,大约有3两,便禀告道:“请让小人回去截一半吧!”县官说:“把银子拿上来看看。”农民递上,县官一看原来是成色上好的银子,一称整整是3两,便藏入袖中,和颜悦色地说道:“不用剪开了,老爷我准你到孔庙前再出一次恭!” -
瓦窑
一人连生数女,招友人饮宴。友作诗一首,戏赠之云:“人岁相招因弄瓦,今年弄瓦又相招。弄去弄来都弄瓦,令正原来是瓦窑。”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