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宋)
冯多福,字季求,一作季膺,无锡(今属江苏)人。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知奉化县(清光绪《奉化县志》卷一八)。九年,知徽州。十年,改淮西提举兼提刑、运判。十三年,入为司农寺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一六)。理宗宝庆中出知镇江府。事见《淳熙三山志》卷三一、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四。
朝代:(宋)
冯如晦,字叔明,普州安岳(今属四川)人(《鹤山大全集》卷三九《绵州通判厅二贤祠堂记》)。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清道光《安岳县志》卷九)。神宗元丰元年(一○七八),为陕西提刑(《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四)。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为永兴军路提刑(同上书卷四一一、四一五)。六年,为左朝议大夫、户部郎中(同上书卷四五七)。七年,为集贤校理、知梓州(同上书卷四七四)。
朝代:(宋)
冯观国(?~一一六二),自号无町畦道人,邵武(今属福建)人。既冠,遇异人,得导引内丹之法。后寓宜春,醉酒不羁,好吟诗,人呼为冯颠道。高宗绍兴三十二年端坐作颂而逝。事见《夷坚丙志》卷一九、《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四。今录诗六首。
朝代:(宋)
冯宋,钦宗靖康初太学生,李纲罢相时曾与陈东等伏阙上书(《舆地纪胜》卷一五八)。
朝代:(宋)
冯时行(1100—1163)宋代状元。字当可,号缙云,祖籍浙江诸暨(诸暨紫岩乡祝家坞人),出生地见下籍贯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状元,历官奉节尉、江原县丞、左朝奉议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贬,于重庆结庐授课,坐废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缙云文集》43卷,《易伦》2卷。
朝代:(宋)
唐庚,1070年~1120年在世,北宋诗人。字子西,人称鲁国先生。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唐河乡人。哲宗绍圣(一○九四)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道中病逝。
朝代:(宋)
冯杞,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湛子。高宗绍兴中以父恩任副都统司书写机宜文字。事见《絜斋集》卷一五《冯湛行状》。
朝代:(宋)
冯京(一○二一~一○九四),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一说咸宁(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六)。通判荆南军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试知制诰。岳父富弼当政,避嫌出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纠察在京刑狱。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出知太原府。神宗立,复为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熙宁三年(一○七○),擢枢密副使(同上书卷二一三)。四年,进参知政事。因数论新法,出知亳州,历渭州、成都府、河阳府。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改镇彰德。晚年为中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以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卒,年七十四。谥文简。有《灊山集》(《鹤林玉露》乙编卷四),已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六《冯文简公京传》。《宋史》卷三一七有传。今录诗七首。